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楷的《雪景山水图》
张德宁
  时过“大雪”,天气日渐寒冽。不由得想到自古至今,历代多有雪景图传世:唐王维《雪溪图》,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巨然《雪图》,宋李成《群峰霁雪图》、范宽《雪景寒林图》、郭熙《幽谷图》等等。文徵明曾题曰:“古之高人逸士多为雪景,盖欲假此以寄岁寒明洁之意耳。”以中国画特有的黑、白、灰水墨色营造的雪山寒林,映射出清澈空寂、出尘脱俗的气息,似乎正契合古代画家所神往的“天人合一”、“澄怀观道”的禅意。南宋画家梁楷的《雪景山水图》也在此列,却又别具一格。

  《雪景山水图》纵111.3厘米,横49.7厘米,绢本,水墨浅设色,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是一幅无论构图还是笔墨都极具时代特点却又极具个性魅力的经典之作。北宋后期,一些画家已开始尝试另辟蹊径,如李唐,将北宋风尚的密点皴和卷云皴简化为一笔横扫、意蕴万象的斧劈皴,迫使后来者将北宋崇尚“高远”法的全景山水画简化为近景细致、远景隐约的“深远”法的“一角”(马远)、“半边”(夏圭)山水画。形成南宋山水画的新风尚。而梁楷则发挥极致,《雪景山水画》的构图极其简括:图下画一水岸,右边岸坡画三株大树,一直两偃,枝桠枯槎,左边雪色苍茫的山谷中两人骑马而行;图上是雪山,左边前后两座山岗,顶上枝杈密布,后面山峦向右上高耸,唯余茫茫一片。山只画半边,画面上大片的空白,只有山岗顶上的树丛与岸畔的大树相呼应,构图极其简练,却寒气逼人。

  但在笔墨上,此图却有异于梁楷首创的“减笔”画法,人物、鞍马、大树,都画得十分细致、逼真、生动。他从贾师古学画,宋宁宗嘉泰时曾为画院待诏,受过严格的写生训练,故能精确地刻画马的动态,人的神态以及大树的姿态,能“减笔”,也擅“细笔”。勾画的线条凝练、刚劲,大树与山顶的树丛,遥相呼应,形态酷似范宽《溪山行旅图》所绘。山石的勾、皴,为雪所掩,十分简约,仅在山岗的阴面及水岸的交界处略施形似斧劈的短线皴。全图的雪景渲染,极具特色,先以宋以来新兴的“留白”法用淡墨在水、天、山的阴面层层积染,以烘托出白雪覆盖,然后在山顶、树丛和岸上敷白粉,在大树枝干上方加画白粉,以显示积雪。如此的数法并用,在存世的古画中很少见,增益其雪景的寒凝洁净。而在通幅的水墨和白粉营造出的冷漠空寂中,两个骑马行者身披的暖色大氅和枣色的马,光彩夺目,给观者带来生命的暖意。这也是此图在用色上匠心独运之处。此图的左下坡岸边以极小的字署“梁楷”。     张德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5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演出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梁楷的《雪景山水图》
珍贵田黄薄意雕
赵冷月先生的书法艺术
水晶雕《安居乐业》
别开生面墨绘壶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梁楷的《雪景山水图》 2014-12-13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