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冷月先生的书法艺术
王彬
  赵冷月(1915—2002),本名亮,晚年自号晦翁,有时候亦自署“鸳湖赵冷月”,表明其为浙江嘉兴人。晚清孝廉赵介甫乃赵冷月先生的祖父,在苏浙一带颇多文名,书法亦精,所以赵冷月先生幼承庭训,很早即握管习字,进私塾后,在父亲赵廷桢的督责下,亦临池不断。书风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从唐楷入手。到了二十五岁那年,赵冷月先生名列徐墨农先生门墙,徐墨农当时被誉为“沈曾植之后嘉兴书坛第一人”,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师,赵冷月在其门下,扎扎实实地学习了五年,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根据老师的教诲,坚持读帖、临帖,诸如汉魏六朝碑版、二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张旭、怀素、苏东坡,包括清代的金农、何绍基等等,正是这样全面而深入地立足于传统,而后生发变化,由帖入碑,碑帖结合,从心所欲不逾矩,故赵冷月先生方卓然成家,形成有独特风韵的风貌。

  在赵冷月先生的各种书体中,笔者最为喜爱的是他的篆隶作品。隶书和楷书本来就息息相关,赵冷月先生有段时间朝夕相对的是欧阳询与颜真卿的法帖,清代书法家认为欧体有八分之意,认为颜体有篆籀之意,掌握其法可以窥探周秦堂奥。大约在七十年代末,赵冷月先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对碑学的研习上,大量临写了诸如《张迁碑》、《礼器碑》,而后又摹写《石鼓文》和汉简,故赵冷月先生的隶书注重横势,同时注重结体点画的安排,亦通过墨色上的各种变化形成对比互补,这样通篇浑然一体而每个字又是相对独立的,整幅作品尤其是燕尾的出锋之笔,更显淡宕的风流韵致,作品所透露的简单淳朴之气息与汉画像石、画像砖几无二致。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汉魏六朝碑刻的字体其实是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像《郙阁颂》、《嵩高灵庙碑》以及《爨龙颜碑》、《爨宝子碑》等,无不兼具楷书和隶书的特点,回过头我们再看赵冷月先生的一些楷书作品,即会发现,其中便带有不少隶书的意蕴在里面,这使得他的作品平添了一股古意,这也是其作品中最难能可贵之处。     王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5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演出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梁楷的《雪景山水图》
珍贵田黄薄意雕
赵冷月先生的书法艺术
水晶雕《安居乐业》
别开生面墨绘壶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赵冷月先生的书法艺术 2014-12-13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