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美继续谋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关系总体上呈现竞争、摩擦、冲突加协调、合作的复合态势,一些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值得把握。展望2015年,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更多期待。
海洋与网络问题摩擦
2014年中美主要的摩擦点有二,一是海洋问题,二是网络问题。
2013年12月,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联合在本地区的盟友施压未果。2014年初,奥巴马政府认为中国下一步将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为阻止中国采取这一行动,美国官员在2014年初密集表达反对立场,并公开质疑中国的九段线权利主张,美国国务卿克里2月访华期间也就此向中国施压。
另一方面,美国在南海争端中积极支持菲律宾和越南。在3月中菲仁爱礁对峙期间,美国试图以海空力量策应菲律宾。奥巴马4月访问菲律宾期间表示,支持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法庭。5月,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钻探作业,遭到越南强力干扰,美国力挺越南。针对中国启动在南海岛礁作业,美国国务院还提出对南海争端各方冻结南海特定行动的3项建议,包括各方不再夺取岛礁与设立前哨站、不改变地形地貌现状、限制针对他国的单边行动等,表明美国已不满足于为菲律宾和越南摇旗呐喊,而要直接介入制定规则。
再一方面,奥巴马4月访日前和在日期间,公开表示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是美国总统首次公开作此表态。虽然这不是美国首次阐明此立场,奥巴马此举也有换取日本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上对美国让步的考虑,但首次由美国总统作此表态,表明美国在钓鱼岛争端中“挺日”的决心在增大。
网络问题上,近年来美国一直指责中国对美国开展网络商业窃密活动,但斯诺登事件暴露了美国自己长期对他国实施网络窃密和监控,此后美国对华指责和施压一度有所收敛。然而,5月美国司法部以侵入美国企业电脑系统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官,中国以停止中美网络工作组活动作出回应。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摩擦升级为对抗,给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投下阴影。
协调合作注入正能量
当然,2014年的中美关系也有不少亮点,注入了正能量。
首先是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北京成功举行的会晤。2013年6月中美元首在美国加州庄园的会晤开创了中美元首互动的新模式,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重要推动。2014年的北京会晤延续了这一模式,两国领导人在2天9小时的互动中深度交流,确认了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意愿和目标,增进了相互理解,有助于减少误判和互疑。在奥巴马执政进入收官阶段、开始考虑外交遗产的背景下,这次会晤有助于推动他在对华关系上采取更加积极、有所作为的姿态。
其次是两军关系发展。2014年夏,中国首次应邀参加美国主导的有23国参加的“环太平洋军演”,派出仅次于美军的舰队阵容,是两军交往史上的重大突破。中美两国国防部签署了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有助于减少两军之间误判和意外事故发生。长期以来,两军关系一直是双边关系的“短板”,在中美战略互信不足、安全问题分歧突出的背景下,加强两军关系无疑对两国关系具有建设性。
第三是两国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巴黎举行,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其政策立场攸关会议成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了双方减排的指标,对其他国家进一步宣布减排计划有示范效应,对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新协议有积极促进作用。
第四是在其他诸多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中美同意互为两国留学人员颁发5年多次有效签证,互为两国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多次有效签证。此举将大大便利中美人员往来,有利于中美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加大反腐败力度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在追逃追赃方面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中美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同意积极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程,等等。
中美关系寻找新范式
2014年,中美关系先抑后扬,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摩擦与对抗后,通过11月成功的元首会晤,扭转了下降势头,回到积极轨道。总体而言,由于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两国关系正处在寻找新范式的阶段。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互信不足,猜忌较深,合作潜力有待发挥,对分歧和摩擦的管控力度不够,这些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望2015年,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国内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这就需要继续保持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美国要继续处理乌克兰危机和打击“伊斯兰国”恐怖势力,在诸多国际问题上需要中国合作,对华关系不能出现重大波折。对奥巴马本人来讲,良好的对华关系可以成为他的重要外交遗产,中美关系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未来一年,中美应努力拓展合作空间,确立竞争底线,管控分歧,增强双边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具体而言,要保持经常性高层交往,开展实质性对话,增进互信减少互疑。要积极推进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争取重大进展。要继续加强两军交流,使军事关系这块“短板”不断加长。要拓展国际和地区事务合作,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体现中美关系的建设性。要使两国在东亚海上争端、网络安全等问题上的分歧基本可控,确保两国关系总体稳定。尤其重要的是,中国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牢牢把握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底线思维,确保两国关系朝着正确方向迈进,不出轨、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