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中俄关系不仅是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也是经历艰难考验的一年,不仅是提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议程的一年,也是为未来突破性发展铺垫基础的重要一年。
顶层设计战略引领
这一年中俄两国元首的五次互访和会见,使两国关系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层面上得到了保障。在国际社会经历深刻变化的2014年,在索契冬奥会、亚信会议、上合组织峰会、G20峰会和APEC峰会上,习近平和普京不仅就两国事务与双边关系发展,而且就区域和全球事务深入交流意见和探讨合作前景,大大增加了相互了解,提升了互信和互相支持的程度,确保了中俄在一系列重大事务上的共识和协调立场,为两国发展以及区域和全球局势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年中俄之间的重大合作举措,比如为期30年、金额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项目,成为两国能源领域战略合作的标杆性成就。在国际能源行情多变、但是中俄两国长期自然形成的供需结构背景之下,该协议的签订使得中俄关系发展有了长远的可靠扎实基础。无论从当前能源价格波动还是从中俄两国供需关系稳定的角度看,这一协议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经贸往来优化结构
此外,10月签订的关于中俄货币互换1500亿元的协定,是中俄金融合作的一项关键性安排。发达国家之间早就有了通过货币互换而在困难时期相互提供流动性的合作,人民币和卢布都需要规避由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制带来的风险,都需要走向国际化,因此,在两国经济往来中直接由人民币和卢布结算,避免第三方货币中介带来的损益,从长远看是必须的安排。即使在卢布遭遇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俄换汇协定所规定的换汇“份额”,乃是最高限额而不是实际发生金额。
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俄罗斯第一贸易伙伴国,2014年中俄贸易额达4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15年中俄两国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值得关注的是,中俄两国经济往来的结构优化被迅速提上日程。双方在和平利用核能、大飞机制造、航天基础技术研究、卫星导航、载人飞行等领域的合作出现了相当积极的趋势。在原有合作基础的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领域可以看到明显发展势头,质量在提升,互补性在增加,原有合作的发散性效益在迅速呈现。
多元合作潜能巨大
2014年两国合作向地区层面的转移是一个重要变化。中俄之间不光有远东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的地区合作规划,近年来还大力推动长江中游地区和伏尔加地区的相互经济合作。与以往不同的是,后者的合作主要是通过来自基层企业和地方积极性的推动,无论是项目合作的落实还是双方人员的沟通,都显得较之以往单是来自上层推动的项目,要更为扎实而富有生气。
值得关注的是两国安全与军事技术合作的发展。2014年中俄不光有“东方-2014联合反恐演练”、“海上联合2014”、“和平使命2014”等联合演习以及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首次实现,一系列军事技术合作项目的研究与磋商也紧锣密鼓展开。
乌克兰事件成为中俄两国关系的一次重要考验。特别是在3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之后,在国际社会形成尖锐分歧和面临高度紧张的局面之下,中国以公正理性和稳妥且富于远见的立场和表态,弘扬正义,劝和促谈,发挥了关键性的积极作用,不仅赢得了俄罗斯、也获得了国际社会正面评价。
中俄合作在国际多边场合和全球事务中也有进一步的积极体现。2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索契冬奥会期间会见,双方表示积极合作,共同推动新丝绸之路计划实施。这是中俄区域合作的重大进展,这一共同立场为新丝绸之路计划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作出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与此同时,在中俄两国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稳中求进,金砖五国也以开发银行建立等一系列实质性举措,昭示了中俄等新兴经济体合作的巨大潜能。
回顾2014年中俄关系的跨越性意义在于,这不仅是对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补充,而且在国际格局又一次面临重大变化的时刻,中俄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具有超越发展的不足、超越历史的迷失、超越文明的羁绊、也超越意识形态和传统国际关系逻辑的障碍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中俄关系不是“权宜之计的偶合”,在不断经受磨练和考验之中,其作用与地位势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