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 豆
丁 纯
  丁 纯

  乡人称其为“茶豆”,扁扁的耳朵状,鞭炮般挂在院墙的角落,像村里人刚办完喜事,新娘三天回门,没人搭理的鸡毛零碎。常被忽视,自生自灭,偶尔端上饭桌,辣椒多得让人翻跟头,敢情不是冲着茶豆来的,而纯粹是辣椒的陪衬。

  我奶奶口头禅,吃菜就是吃个盐的味道,村人讲究的果腹,只要吃饱了,吃什么并不重要。因此,对茶豆的冷落,实乃乡人无意而为之,而是村人做饭吃菜,有个就近原则,碰到什么吃什么,茶豆远远躲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不被人忘记,却很难被人想起。”

  茶豆,味道有点涩,炒菜费油费作料,弄得不好吃,倒人胃口。村人前些年日子过得紧巴,“铐”住了,熬得慌,砍块肉斫成臊子包饺子吃,没人稀罕园子里葳蕤的青菜。台湾作家刘克襄写《岭南本草新录》,记录了很多岭南野菜,他稀罕那些果儿菜儿的,在广东是不受待见的。物以稀为贵,到处都是,卖不上价钱啊。

  去年暑假踅回蚌埠,在东湖边的小餐馆,点了份茶豆炒青椒,厨师乒令乓冷忙了半天,端上,吃起来索然无味。就像去唱卡拉OK,听起来像杨洪基在隔壁演唱,正气凛然的气场,实际上,连杨洪基的远房表弟都不是。儿时吃茶豆的印象被城市嗑什了。剩下的是废墟般的忆念。

  茶豆,就是这样的命运,似曾相识,实际上并不真正认识,它实在太常见,太普通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焦点
   第A13版:焦点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新民资讯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文化新闻
   第A26版:文化新闻
   第A27版:文化新闻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夜光杯
   第A33版:夜光杯
   第A34版:连载
   第A35版:阅读
   第A36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名医
   第B16版:医技/新民健康
病房女
文化杂咏·昆曲
巧于致用
许愿的佛堂
茶 豆
笑话不断英国游
新民晚报夜光杯A32茶 豆 2014-12-30 2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