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伴今年七月赴英国旅游,一路笑话不断。
在苏格兰爱丁堡,游览结束后大家一起去逛街。为应对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不少商店都雇有华人营业员。那里最出名的是羊毛羊绒制品,大家买得最多的是围巾。逛完街上车后,我后面的一位老伯拿着围巾得意地对人说:“营业员说这是进口的,两条才三百来块。”话音刚落,后面就有人嚷嚷道:“老伯伯哎,进口不假,可这是从我们国内浙江义乌进口的。” 老伯一愣,回过头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人说:“是一位从上海来的营业员悄悄告诉我的。”老伯这才恍然大悟地说:“哎呀,真是老糊涂了。”原来,这位老伯看到店里的顾客和营业员全是中国人,说的也是中国话,橱窗布置也跟国内的大同小异,竟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英国,听说是进口的就买了。随后他不无懊恼地自言自语道:“没想到英国人也学会‘搬砖头’了。”他老伴咯咯地笑了一阵,向人数落道:“他呀,尽做些‘石头往山里背’的傻事。”
我们在酒店大多只住一晚。在一家庄园酒店,浴室的淋浴器初看并无两样,分上下两个出水口,下面供盆浴,开关是扳手,轻轻一扳就出水。上部供淋浴的莲蓬头,是固定在墙上的,不能取下,下面有只像老式电视机的旋钮,只是更大些。当我脱光衣服爬进浴缸准备淋浴时,将旋钮转来转去,莲蓬头滴水不出,以为是坏了,准备找服务员,一想语言又不通,怎么开口呀?本想将就点盆浴算了,可头怎么办?总不能趴在浴缸洗吧。正当我赤条条站在浴缸里犯难时,右手无意间转了下旋钮的外圈,莲蓬头突然出水了。原来,我以为那无任何标识的外圈是旋钮的护套或装饰圈,就没去碰触,此刻才知旋钮是调水温的,外圈才是莲蓬头的开关。刚才我将旋钮转到了最高档,一出水就烫得我连连惊叫。第二天说起这事,不少人遭遇我同样的尴尬,有的只好奔上跑下,咿咿呀呀,连比带划找来英国服务员,折腾到很晚才洗上澡。
在伦敦要住两晚。入住后的第二天早上,导游问大家,昨晚有谁打开了客房的冰箱?顿时有好几个人举手。而我还“坦白”说,出于好奇还拿出几瓶酒欣赏一番。因为知道这酒要比外面贵出许多,就又放回了原处。谁知导游说,这家酒店的冰箱非同一般,只要房客打开,服务台就会收到信号进行监控。由于冰箱内层是特制的,各种灌装饮料与瓶装酒都有专用位置,房客一旦取出,服务台就会自动计费,即便原封不动地放回也无济于事。未曾喝酒却要付钱,我不由大呼冤枉。这时,导游安慰我说,其实冰箱门上贴有英文说明,因大家看不懂,他事先也没解释,这不怪大家,他会跟服务台交涉的。导游后来告诉我,离店时,服务员确认后撤销了计费。如此暗藏玄机的冰箱,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英国旅游结束了,每每想起那些事,至今还会忍俊不禁。
十日谈
出国糗事
误打误撞,尝到异国美食。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