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记者上午探访第一人民医院了解伤员救治情况~~~
记者上午探访第一人民医院了解伤员救治情况~~~
     
2015年01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上午探访第一人民医院了解伤员救治情况
每名伤员都配备一名教授级专家
施捷 左妍 陆常青 钱俊毅 萧君玮 胡彦珣 李若楠
  记者今天上午来到位于海宁路的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方面刚刚结束由各科专家参加的紧急会议。从急诊室出来的王兴鹏、夏术介两位正副院长,一边交替接听来自各方的指挥协调电话,一边简要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2人生命体征尚不平稳

  “0点07分接到‘预警’电话,急诊部立刻进入战备状态,同时通知行政领导并启动应急预案,医疗护理分管院领导到场后不久,第一批伤员就到了,整个过程非常非常之快。”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0时15分第一辆救护车到达后的半个小时内,先后由救护车送来27名伤员。另有一名脚趾骨折的男青年,约凌晨4点自行来院急诊。第一人民医院共接收了此次事件中的伤员28人。

  伤员被迅速送入抢救室,抢救团队由急诊科主任共江领衔。通过初步判断,除15人已经死亡外,其余13名伤员被分别编号、套上标识重症不同程度的红绿黄色手腕带,以一名伤员、一名护士、两名医生的配备,进入紧急诊疗程序。包括急诊室原有人员及紧急被叫来的专家,连夜参与救治的医生、护士共有68人。

  在救治的所有伤员中,有5名重伤员,经过医护人员不懈的心肺复苏等努力,暂时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目前均已气管插管。其中2名特重伤员,目前由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命体征尚不平稳。

  考虑到重伤者可能出现的重要器官损伤及相关并发症,医院已调动危重、脑外、胸外、骨科、呼吸、肾脏和心理等科的专家到场。“现在的配备,也升级为每一名伤者,都由一名教授级专家负责。”王兴鹏院长特别补充说,由于事件造成的极度恐慌,不少伤员从一开始的狂躁,变得“沉默不语”。心理科医生第一时间已介入,开展心理疏导。希望受伤的小年轻们,能够在获得躯体治疗的同时,尽早摆脱心理阴影。

  伤员大多不愿开口回忆

  令记者略感意外的是,目前在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及其他病房收治的这13名伤者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7岁。其中仅一名特重伤员是男性,其余均为女性。

  已住进普外科病房的小王,就是众多受伤女性中的一位。27岁的她在一研究所读博士,今年即将毕业,昨晚与朋友们外出游玩,大约23时到达外滩现场。“晚上12点不到时,我们随人流往上走。已到达最高一层平台了。很快的,被自上而下的人流逼得往后退,一下子就倒下差不多10多个台阶。”小王跟记者聊起了现场的情景,她说自己应该是压在了第3“层”,她的身下还有2“层”人。大声呼救后,有两个男士将她拖出来,然后送上了救护车。“我不认识他们的,后来他们又去救别人了。”小王是500多度近视,现场被推倒后,眼镜就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就什么也没有看到”。

  “我们还没敢告诉她远在老家的父母亲。”事后赶到的小王的男朋友说,小王伤情应该不太重,拍了片子,专家也会诊过了,还要进一步观察,“因为她说从人层里拉出来时,腰好像断了一样。”

  另一位在场的朋友,出事后一直陪着小王。可能因为一整夜累了,更可能因为他还不太想回忆当时的情形,在病房采访的时间段里,他始终趴在一侧,完全不搭理大家。记者也没有办法进一步了解事件经过,因为所有的伤员或不能交谈,或不愿开口。 本报记者 施捷

  相关医院情况

  长征医院

  6人仍未脱离危险

  长征医院也是本次事件中,收治伤员较多的一家医院。全院上下第一时间紧急动员,连夜参与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超过100人。伤员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主要以挤压、踩踏造成的窒息、缺氧为主。

  据蔡剑飞副院长介绍,第一名伤员送到他们医院的时间,是0时05分。“一共送来28人,10人死亡。收治伤员中,有6名重伤,经过心肺复苏,目前生命体征都仍有波动,没有脱离危险。”

  黄浦区中心医院

  不断有人前来寻人

  今天上午,记者在黄浦区中心医院看到,不断有家长和学生带着家人和同学的照片前来寻人,大多神情焦虑。在2楼,两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拿着手机对医生说:“我们昨天8个同学一起去外滩跨年,目前还有一个人没有下落,不知道还好不好……”

  伤者张先生想起昨晚的一幕仍然心有余悸。他说,自己下班后和朋友前去外滩玩,快到零点的时候,现场很挤,人群中传来尖叫声,有游客摔倒,随后便一片东倒西歪。他和朋友在人群中紧急撤退,但还受了一些皮外伤,和朋友搀扶着来到医院检查,所幸并无大碍。“人活着就好,其他都不去想了。”

  据了解,所有踩踏事件的伤者均被安置在医院3楼病房救治。

  瑞金医院

  许多伤者需心理治疗

  来到瑞金医院急诊大厅4楼,记者看到许多护士在病房间来回折返奔波,帮伤者换药打针。三名医生正在对伤者问诊,当得知其中有两名伤得比较轻的伤员已可以出院时,医生建议他们留在医院多观察2至3个小时,防止有后遗症的情况发生。现场有条不紊,伤者说医护人员从今天凌晨参与抢救工作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过。

  瑞金医院共接收了10名伤员,伤者多为肺挤压挫伤和骨折。一名年约19岁的伤者由于伤重不治身亡,还有两名伤员伤势较重,正在抢救治疗。其余绝大多数为轻伤,现在已基本转至普通病房。

  虽然病房内的伤者情况稳定,但是事件对他们造成了巨大心理阴影。伤者说:“我们非常后怕,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医生表示,伤者不仅需要生理的救治,更需要心理的安慰。

  本报记者 施捷 左妍 陆常青 钱俊毅 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胡彦珣 李若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第A04版: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第A05版: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广告
每名伤员都配备一名教授级专家
广告
新民晚报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A03每名伤员都配备一名教授级专家 2015-01-01 2 2015年01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