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个微信号运营,然后自说自话,在朋友圈发布自己和自己对话的截图,造成一些产品热卖,代理名额紧俏的假象。
● 忽悠主要是靠编故事。故事要煽情,语言要故事化、情节化。如“刚发了100箱,进门还没喘口气,亲们谁又打款了,38笔,都没注明是谁,快给地址电话,快递要下班了啊!”
● 在朋友圈里晒使用效果对比照片、订单截图、收款截图、发货照片、存货照片,但这些其实都是多个代理公司合用的假图。制造自己的发财神话,产生示范效应。
● 查询不到厂商信息的不能做。可通过各地工商局网站查询相关企业市场登记信息。
● 让你交代理费、加盟费的不能做。
● 不让试用就让囤货的不能做。
腾讯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如果用户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受到骚扰,可以通过110.qq.com向微信举报,“我们将依法依规,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中银律所上海分所律师吴滨特别提醒,消费者应该注意留存证据,包括对话截屏,所购产品,如果使用产品时出现问题,特别是身体出现不良反应,还要注意收集医疗记录,包括药费单、住院单等等,找不到具体起诉人时,可以起诉网站运营商。
本报记者 王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