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了之”有无论证?
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发展改革委一次放开多项价格,改革的速度令人吃惊。
“趁着现在物价低迷,一股脑放开这么多项价格,经过了论证没有?考虑了老百姓的承受力没有?”有人发出这样的质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物价增速低位运行确实给新一轮价格改革打开了窗口期,就此理顺难度很大的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事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
据介绍,这些价格放开政策出台前,发展改革委及相关部门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论证,同时细化了放开后的监管措施和主管部门责任,以保障市场主体和百姓的合法权益。
专家认为,如果改革政策出台前能听取公众诉求,征求公众意见,效果会更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诸如价格放开这样的重大政府决定出台,应该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决策评议平台,以此提高政府公信力。
“一放就涨”会否出现?
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价格放开后,多地消费者纷纷抢购商品,物价大幅上涨,通货膨胀率猛升。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树杰表示:“以往的价格改革主要因为商品供应不足,通过放开、提高价格来吸引投资者,实现供需平衡。这类价格改革常常会推高物价指数。”“这轮价格改革的特点是,具备竞争条件的领域放开价格,部分具备竞争条件的领域部分放开价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即使物业和停车相关价格放开了,但根据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规定,调整这两项价格必须由业主委员会通过或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并非想涨就涨,想涨多少就多少。
“一放就乱”如何遏制?
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则认为:“价格改革‘放’是前提,‘管’是保证。放开了,才要管;管得住,才敢放。”
“保障价格改革能够成功,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和操作细则要跟上,比如电价改革要与电力体制改革相配套,药价改革要与医疗体制改革相衔接。”刘树杰说。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交通与物流处处长谭颜铭认为,目前铁路和公路存在竞争关系,但过度竞争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现在汽车运输市场竞争激烈,货车主恶性降价,以大量超载弥补低运价,扰乱市场秩序。如何解决“一放就乱”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及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
“价格放开后,市场监管要跟上,但不是传统的行政监督而是法治化的监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说。 据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