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陶宛想更深融入欧洲
获得更强国家安全保障
问:立陶宛为何要加入欧元区?其国内主流民意是什么?
答:立陶宛是原苏联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同为原苏联波罗的海加盟共和国的爱莎尼亚和拉脱维亚分别于2011年11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加入了欧元区。2015年1月1日立陶宛的加入使欧元区扩展至19国。
立陶宛政府一直积极争取加入欧元区,从经济角度看,立陶宛政府与其他波罗的海两国基本一样,就是更深入地融入欧洲经济,并从这个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经济发展的好处。具体而言,就是希望通过加入欧元区增强本国的信用度,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增加就业。加入欧元区也会使本国对外贸易成本降低,拓展立陶宛与欧盟其他国家的贸易。立陶宛加入欧元区也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还有很重要的政治考虑。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与纠葛。乌克兰危机使波罗的海三国感到不安。立陶宛希望通过进一步融入欧洲来获得更强的国家安全保障。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曾评说,加入欧元大家庭能让立陶宛人感觉更加安全。
立陶宛国内也存在反对加入欧元区的声音,他们认为加入欧元区不仅不能解决立陶宛的所有问题,而且还将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欧盟和欧元区目前整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加入欧元区并不是很好的选择。立陶宛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率高企,达到9.9%,贸易连年逆差,经济增长率低迷,2014年大约只有1.5%。另外,很多人还担心加入欧元区后物价将会上涨,因为目前立陶宛的通胀率较低,只有0.4%。但是从长远看,立陶宛大多数民众还是支持加入欧元区,这在中东欧国家是基本的民意。
2
欧盟进一步推进一体化
吸纳立陶宛证明吸引力
问:此次欧元区扩容对立陶宛和欧元区各有什么意义?
答:对于立陶宛而言,加入欧元区使他们进入了欧盟的核心成员圈子,经济融入欧洲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对于立陶宛普通民众而言,欧元象征着他们欧洲公民身份,他们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国外旅游时持有欧元将会方便得多。更多的人是从感性角度出发认为小国家加入欧元区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而且立陶宛人均GDP只有15538欧元,比欧元区绝大多数成员国低很多,他们期望可以搭上欧元区的便车,快速提高收入水平。
对于立陶宛政府而言,加入欧元区使得其融入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政策获得圆满的结果,也意味着其为加入欧元区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努力得了欧元区的认可。早在2006年,立陶宛就提出申请加入欧元区,但当时通胀率没有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标准而被拒。经过8年的艰难改革,立陶宛的通货膨胀率、政府债务、财政赤字等项指标均达到了欧盟要求,欧元集团主席戴塞尔布卢姆认为,立陶宛在过去几年中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较快增长。立陶宛通过改革建立了健全的政府财政,将会成为欧盟其他成员国的榜样。对立陶宛而言,这不啻为一种褒奖。
对于欧元区而言,立陶宛的加入是又一个证明欧元区仍然具有吸引力的例子。当前欧元区正努力克服危机后遗症,逐步走出经济衰退,欧盟坚持继续推进一体化的方针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在进一步深化。新成员加入将可以证明欧元区一体化仍在深化和发展,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
欧元区扩张有喜也有忧
难以趋同危机应对困难
问:欧元区十年扩张,喜和忧各是什么?
答:从1999年欧元诞生到今年,欧元区已经存在了16年,从2001年希腊加入算起,欧元启动不断扩容的进程也已经有14年的历史。欧元区由最初的11国扩展至目前的19国,说明欧洲货币联盟的建设是成功的,基本上达到了降低交易成本,服务于欧洲统一大市场,巩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目标。但是,欧元诞生后的16年应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欧元区不断扩大,将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不断向更高的阶段推进,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也比原来各自保留国别货币时大得多,欧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通过制定财政契约、银行联盟等措施继续推进一体化的重要原因。
但是,欧元区成员国也为统一货币付出了代价,那就是成员国不得不放弃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功能,在遭受外部严重冲击时只能依赖财政政策,而这就为不同财政能力的成员国最终突破《马约》规定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上限,酿成债务危机埋下了种子。另外,欧元区不断扩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太大的国家加入了欧元区,令欧元区难以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所论证的经济趋同的要求,使得欧元区运行的成本不断加大。而欧元区由于是在缺失联邦政府统一政治实体基础上通过条约构建的,不同的成员对于货币政策的利益诉求不一样,所以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整以应对债务危机的灵活性和及时性远不及美联储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最后导致欧债危机不断扩散延续,直至2013年才有所缓和,但却将欧元区拖入两次衰退的泥潭。
4
欧元区今年会走出衰退
成员国将为改革付代价
问:今年欧元区经济发展前景如何?
答:今年总体看,欧元区将会走出衰退,经济增长前景将好于2014年,据OECD的预测,欧元区2015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1%,IMF的预测则为1.3%。利于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世界经济大环境在改善,美国经济复苏比较强劲,这对于欧元区和欧盟经济是有利的。另外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对于依赖石油进口的欧元区大多数国家经济复苏也是有利的。欧洲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虽然效果比美联储差很多,但对于经济影响毕竟是积极的。
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整个欧盟相似,就是成员国正在为改革付代价。继续紧缩财政开支,推进福利改革尽管长期看对经济是有积极作用的,但短期内经济却要受到不利影响。
欧洲中央银行虽然启动了LTRO并且将基准存款利率降至-0.2%,但是由于通过LTRO注入的资金规模有限,而负利率在企业预期投资回报非常低的情况下对于货币扩张的作用也是不确定的,因此欧元区要步入正常的经济增长轨道比起美国需要更长的时间,经济增长的幅度也要比美国低得多。
5
希腊大选不会引发危机
退出欧元区恐难以实施
问:希腊的大选是否会引发新的危机,希腊有可能退出欧元区吗?
答:近一周以来,由于希腊提前大选,激进左翼联盟的民意支持率高,当选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左翼联盟当选,希腊的政策方向或将出现重大转变,因为左翼联盟一直坚持要重新谈判希腊接受欧盟和IMF贷款条件,否则就退出欧元区。现在市场由于存在着这种担忧,希腊政府债券重新在市场上被抛售,10年期国债利率飙升至9%以上。市场上目前关于希腊“政治转向”可能导致希腊违约,退出欧元区的传闻满天飞,媒体也在做各种各样的揣测。那么情况真的如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糟糕?希腊真的会退出欧元区?新的欧债危机会重新爆发吗?
我的基本看法是否定的。因为选民必须认真考虑他们投票可能产生的结果。希腊大多数选民对于紧缩政策对他们带来的影响表示不满,希望能够重新谈判,获得新的更加有利的贷款条件。但是,希腊大多数选民也明白退出欧元区的代价,仍然希望留在欧元区。
其次,即便是希腊左翼联盟在大选中获胜,其在野时宣称的退出欧元区的政策主张也未必会实施,
最后,即便希腊左翼联盟新政府最后与欧盟谈判不成功,决定退出欧元区,也将是一个有序的退出,并不会引起连锁效应,不会引起欧元区大的震荡和危机。现在的情况与欧债危机高峰期时不一样了,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在复苏,大多数成员国的财政赤字都在下降,改革的效果已经显现。更为重要的是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变得更为灵活,必要时可以为欧元区的稳定提供特殊的资金支持。
立陶宛新加入欧元区以及很多其他中东欧国家正在等待加入已经说明小国加入欧元区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而欧盟至今不愿意制定退出欧元区的明确机制也说明欧盟领导层拒绝欧元区成员国退出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