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综合能力考察
我国的升学加分政策由来已久,主要是给在各类竞赛,特别是数理化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免试特招权”,或一定录取分数的优惠,也包括对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生的加分奖励。
元旦过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校相继公布了保送生及特长生招生简章。保送生怎么考,历来备受关注。今年,增加笔试科目、重视综合素质成为大势所趋。笔试科目上,多校明确规定要考语、数、外三门。以清华大学为例,该校去年保送生笔试科目仅为一门“阅读与表达”,今年增至语数外三门,同时还要进行综合面试和综合评价。北大表示,笔试成绩70%的学生方可进入面试,面试内容为英语朗读、理解、表达,综合素质考查及外语发音等。而中国人大则强调“文化课无须特殊复习,外语综合能力面试也无指定范围,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减分不会抑制特长
去年底,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此举被称为是为多年来饱受诟病的高考加分政策“瘦身”。有人认为,取消加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会挫伤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发展个性特长的积极性。但从最近全国各高校接连推出的保送生政策来看,这样的顾虑实属多余。
上海交通大学在最新公布的2015年保送生招生简章中明确表示:“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获一等奖,并获得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者,在决赛现场经我校面试合格后,可被我校直接预录取为2015年保送生。”华东师范大学也表示,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被遴选为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一旦申报我校,可以不用参加测试,直接预录取为我校2015年保送生。”几乎全国所有高校都对全国学科奥赛尖子青睐有加,这也印证了坊间流传的一句话:“玩奥赛,要么不玩,要玩就要玩第一。”
同样,艺术、体育见长的学生,只要真正技艺过人,也照样能在高考中成为“香饽饽”。比如,北大今年将继续通过高考招生声乐、舞蹈、管弦乐、民乐等特长生,并按才艺分别给予降至一本线录取、降低65分录取、降低50分录取等优惠。又比如,华东师大在今年的高水平运动员选拔方案中希望招录男女田径、男女篮球前锋、中锋、后卫,女排主攻、副攻、接应二传、二传等特长生,并拟录取进法学专业。
重在推行多元评价
从总的趋势来看,今年全国的保送生政策大体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发布晚,报名时间紧张,但招生录取程序更加严格规范;二是规模大幅缩小、考试科目增加,准入门槛提高;三是可报考专业再度缩窄。
近日,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再次提出,各地要进一步大幅减少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适宜的加分项目。虽然目前的教育部文件没有提出具体量化指标,但原则是从紧从严,鼓励各地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但有专家提出,高考加分政策问题频出,根源在高考制度本身。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打破单一分数评价体系,让高校自主招生,将加分项目纳入多元评价体系。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特点,自主权衡加分项目。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