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这一崭新而全面的合作机制将成为中国和拉美对接的“粘合剂”,也将为南南合作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所长吴白乙说,中拉论坛确定共同的愿景和工作机制,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就像盖高楼大厦之前的三通一平,这一步非常重要”。
吴白乙表示,中国外交工作新年开局聚焦中拉关系,本次论坛的举办,习近平主席与多位拉共体成员国领导人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对中拉合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其重要意义超过双边互访形式;从拉美国家发展角度看,拉共体“四驾马车”成员国以及该地区的其他国家积极地推动了本次论坛的举办;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双方通过此次论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改善,有利于凝聚双方合作共识。
吴白乙分析,此次论坛举办的高规格、高效率背后凝聚了双方共同的努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在外交领域“抓落实”的新气象。习主席提出共同构建中拉“1+3+6”合作新框架,也就是1个规划、3大引擎和6大重点合作领域,为未来的中拉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论坛的举办构成了双方未来加强合作的“启动点”。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楼项飞表示,中拉整体合作不仅对中拉双边大有裨益,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向着积极方向好转,中拉双方人民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此次会议为中拉整体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开启了新篇章。三个重要成果文件对双方开展合作的总体方向、指导原则、重点领域、具体措辞和制度保障等做了全方位的细化。
楼项飞认为,在把中拉论坛这颗“嫩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双方也需要正视和消除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例如,可能因相关国家战略误判而引起的外部竞争、或者因拉共体自身机制化发展受阻而给论坛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等等。为此,中拉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把论坛建设成为一个结伴而不结盟的开放性合作平台,使各利益攸关方能够利用好这一平台,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