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于1月10日至14日在香港举行,百余位华语电影导演分享了艺术创作经验,对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展开了严肃的探讨。14日下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官方微博发布了《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呼吁书》,针对目前的华语电影生态,向业界发出郑重呼吁。
这份呼吁书包括六条内容:拒绝独重票房,过度营销等现象,注重华语电影文化内涵,提升华语电影专业品质;推进电影分级制的建立,保护电影人艺术创作空间;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和执行行业规范,遏止不良风气,保证创作推进;通过建立艺术影院、艺术影厅、大学院线等方式,推动包括纪录片和儿童片在内的艺术电影创作;积极应对新一代观众的观念和审美更替,全方位扶植青年导演成长;包容电影形态创新,重视华语影人团结等等。
该呼吁书得到了诸多圈内人士的支持,尤其是第二条针对电影分级制度的呼吁,呼吁书称:“在电影产量和放映量迅速提升,社会形态和大众文化加速嬗变的形势下,为保障消费者相关权益,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同时保护电影人艺术创作空间,电影分级制度的实行显得更加迫切,由此我们呼吁在中国大陆尽快积极研讨推进电影分级制度的建立。”
导演文隽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转发,中国独立影像展官方微博也转发并写道:“强烈支持。尤其是第二条。实行电影分级制度是国际惯例、行业急需、民心所向。” 此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讨论也多次涉及建立电影分级制的问题,曾执导《张思德》《云水谣》等片的导演尹力在会上呼吁对电影的创作进行立法、分级。
本月初,在新片《怪谈》的发布会上,文隽就曾呼吁分级:“为了我们中国电影人,包括谢飞,(冯)小刚,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呼吁,请你们分级,请你们让中国电影制度更开放。”
对于影院来说,由于国内电影尚未实行分级,除了“口头提醒”之外,影院也很难限制父母带孩子去看暴力、血腥影片。记者从上海联和院线了解到,对于惊悚片或枪战片等,院线有时会让旗下影院进行相关提示,但“提示”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做也是个问题。有多年影院从业经验的KIMO指出,“现阶段还是比较难操作,这很容易被误解成是一种营销手段。”记者获悉,目前大多数“观影提示”是针对不适合未成年人的血腥恐怖镜头来制定的,有不少影院都担心“谨慎观看”或“不宜观看”的字样会吓跑观众。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