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引发短线市场动荡的市场传闻基本得到澄清,不再成为不安定因素。例如上周末市场传闻保监会召集相关机构和券商座谈会,可能叫停险资和券商合作展开双融业务,随后保监会澄清称只是为了规范发展相关业务,鼓励和大券商合作以防范潜在风险。又如有消息称瑞银证券发布观点认为本轮A股牛市已经结束,但随后曾经是笔者同事的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师陈李先生在大中华区研讨会上澄清,认为前期流动性推动的一波行情可能告一段落,后续将逐步过渡到以业绩回升推动的估值修复性行情,虽然中间约有三个月左右的过渡期,但并不认为牛市结束的观点。可见,从市场环境看,没有重大负面和转折性因素出现。
其次,本周市场一个现实性制约因素就是新股的集中发行。由于本周一到周五共有22只新股上网发行,募集资金120亿元以上,不论发行家数和发行规模,均为去年下半年新股恢复以来之最。根据统计,虽然周四以后申购资金可以循环套用,但前三天的14只新股如果满格申购也需要约300万元,这和上一轮即去年12月份的那轮新股发行类似,当时仅国信证券一只打满36万股就需要210万元。那时上证指数也了出现近期唯一的一次三连阴,但随后申购资金解禁,股指重回上升通道。从本周情况看,在周初小幅探底后周三起就企稳回升,周四以后资金分流压力明显转弱,资金回流股市将对行情再次形成支撑。不过从冻结资金的情况看,本轮新股同一循环周期估计冻结资金不足1万亿元,和机构预估的2万亿元相差甚远,如果说上一轮国信证券满格申购对仓位和资金要求较高,但这次基本是小而散的品种,或许说明场内外的资金后援力量在减弱,可能会对未来市场的运行节奏产生影响。
此外,从本周市场的成交量来看,随着行情步入盘整和新股资金分流,两市成交量迅速萎缩,连续低于5000亿元,甚至只有去年12月9日1.26万亿历史天量的三分之一。量能的迅速萎缩被部分投资者解读为市场转弱的信号,认为股票不再热卖,但笔者却认为这种缩量恰恰是强势市场的反应。因为短线离场的资金大部分是为了新股申购,当股指及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把这部分筹码套住了,投资者便不再急忙忙慌张张地抛售股票,说明他们宁愿放弃并不能确保中签的新股申购,也不愿意割肉离场,这是投资者心态稳定的表现,客观上也降低了市场的抛压。可见目前市场投资者心态稳定,中期预期正面,调整时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因此随着下周新股申购资金解禁,加上货币政策在春节前有望继续保持宽松,A股市场的强势格局仍将持续。投资者可继续关注金融地产等绩优蓝筹品种。
申银万国 钱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