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王根泉成了“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创业服务专管员。几年时间,“觉群”项目在他呵护下一个个开花结果,从小公司成长为大企业。创业者们投桃报李,不忘感恩。新春临近,王根泉不断接到邀约:“王老师,我们想请您参加公司的年会,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头脑风暴”共同探讨
前不久,王根泉应邀参加“帝亚”集团的年会,这支最初只有6人的团队是最早的一批“觉群”项目,创业者全部生于1989年、1990年。2014年,这支电商领域的新兴企业进入飞速成长期,营业额从前年的1700万元飙升至7000万元。
王根泉从头看着“帝亚”长大。去年,公司想到外地设分部,但不知怎么与招商部门交涉,老公务员王根泉义不容辞当起顾问,陪同创业者们到当地,准备材料,修改PPT,和年轻人一起忙活到深夜。年会上,创业者们请王老师上台说两句,“在座各位都很年轻,只有我一个老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真高兴,祝你们做得更大。”
这样的年会,王根泉参加了6场。去年,金侃文化传媒公司的营业额达6000万元,是前年的三倍。创始人黄侃常到王根泉家讨论想法,两人“头脑风暴”,有时聊到深夜11点。这周二,黄侃开车接王根泉参加年会。看到黄侃的成果,王根泉开心地说:“年轻人未来大有可为!”
新年之前仍在走访
除了高兴,王根泉依旧忙碌。2014年12月,新一批的16个“觉群”创业项目公布。王根泉又骑着“老坦克”开始四处奔走,他计划在春节前,走访完其中的大部分项目,与大学生创业者们见个面,聊一聊,为之后更深入的开业指导做准备。翻看他手写的服务记录,2月1日至今,王根泉几乎没闲着,先是陪一位艺术摄影项目的创业者去南昌“取经”;回来之后,又马不停蹄走访了两个创业项目,为一位大学生的保健创业项目作分析评估。
梳理一年工作笔记
每年新春,王根泉的手机都响个不停,来自创业者们的祝福和感谢都像雪花般飞来。羊年新春,在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之余,王根泉打算花上几天时间,静下来梳理这一年。
王根泉有做笔记的习惯,过去一年,密密麻麻的创业指导记录又写满了好几本。一年的服务中,王根泉发现,女性创业者越来越多,另外团队创业的比例越来越高。他打算利用春节假期,整理一些有用的数据,汇集成一份分析报告,提供给开业指导团作参考。此外,他还打算撰写第26期“大学生创业跟踪日记”。
“我的新春愿望,就是创业者们都能事事如意。希望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事业越来越好。”王根泉说,他也将一如既往,继续为他们服务,“老坦克”不会停歇。年轻创业者在外打拼,王根泉已不仅是他们的创业老师,更是生活上的“家长”。去年,有创业者无意中向王老师说起一桩烦心事,原来团队里不少年轻女孩,担心只顾事业最终会成“剩女”。王根泉考虑,新的一年除了组织沙龙交流创业经验,还得组织几场联谊,为姑娘小伙牵线搭桥,让他们在创业拼搏之余,不耽误终生大事。 本报记者 曹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