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年
秦绿枝
  秦绿枝

  北方曲艺中有一门曲种叫做“单弦”的,艺人演唱时只靠坐在旁边的人弹弦子伴奏,他自己不弹的敲敲手中的八角鼓。每唱一个故事要换好几个曲牌,有点像元杂剧每一折的词牌都是成套的。而我每次听“单弦”,好像艺人最后常常报的词牌名叫“太平年”,是不是含有祝祷的意思,我全凭主观臆断瞎捉摸。不过我现在借来作为这篇小文的题目是因为又过春节了,看看我们身处的现状分明又是一个大好的太平年。太平年然对我来讲,得从1977年春节算起。

  为什么要从1977年算起?从1949年至1976年难道我们国家不太平?请勿误会!我是说我个人以前遭遇过些挫折。想起1959年春耕一开始,我们这些人就下放到奉贤乡下劳动,连户口也迁了去。只是我母亲从1958年起就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一发作起来不能躺下来睡觉,我要时时服侍她。我的离家,母亲嘴上不说,心里很难受,心脏病发作得更频繁。临近1960年春节,母亲又住进了仁济医院,好在我放假。我记得是那年腊月廿七日到的家,母亲已从重症病房转移到普通病房,说明这一次的危险期又过去了。我和母亲谈了很久,不想走。她却催我快点回家休息。此时我已作出决定再过一天就接她回来过节。谁知就在这天半夜里医院派人来敲门,告知病人发生变化。等我和父亲来不及地赶去,病床已经收拾干净了。不用说,我家的这一个春节是在哀痛中度过的。

  1970年是在南京梅山工地上过的“革命化春节”,很受教育。我就是不放心一人在家的已经78岁的老父亲。所以春节过后不久我就用积累的假期回来看望。父亲瘦了,神情很是萧索,没陪伴父亲几天,就忐忑不安地回到工地。这时气氛大变,原来是在开展新的“一打三反”运动,同类的好几个人都受到了批判。好不容易战战兢兢地捱到夏天。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的外甥女儿回沪探亲,我写信求她多待些日子代我照应外公。有一天特别热,我们连队正听指导员训话(那时学军队编制)。忽然远远地驶来一部机动车,是送电报的,我接到电报,电报上6个字:“外公病危速归”。我向指导员请了假,当天乘夜车回上海。原来父亲跌了一跤,导致中风,上午神志还清醒,但不能说话。下午忽然捏了一下我的手就昏迷了,走了。

  1976年元旦后调至上海金山石化。又在搞反击右倾翻案风,我心里还是有点七上八下的。好在当年的下半年就粉碎了“四人帮”。

  1977年春节开始好转,虽然那时食品供应还不丰富,买一条新鲜的胖头鱼要半夜起来到小菜场排队,心情却很愉快。此后的日子远不是什么富而又贵,但非常难得的岁岁平安让我们得到了,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十多年前女儿出国留学。临别之际,我的叮嘱只有4个字“健康、安全”。既指保养身体,也指为人行事。

  有一位白领女青年,业余爱听京戏,也爱写作,常与我通信。今年调至呼和浩特。近日给我寄来了当地的土产奶茶和奶酥,我回电致谢,向她祝福,也是“健康、安全”四个字。

  对于亲朋好友和看得起我的读者,我的祝词是借用一首歌曲的名字:“好人一生平安”。其意自明,不多说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向奉献致敬  给好人拜年
   第A17版:向奉献致敬  给好人拜年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俱乐部
   第B06版:广告
社区里的“第一年味”
太平年
风雪回家路
动物间的相互依存
沐恩堂和南京中学
父女情
今宵灯谜
姗姗来迟的羊年春节
其乐融融做试客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太平年 2015-02-16 2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