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前昨两天完成了招生院校的自主测试,明天起,各高校将公布预录取考生和候补资格考生名单。这意味着广为社会关注的今年上海春考的考试环节已经结束,但春考衍生出的诸多新气象,特别是对深化高考改革的正面导向意义,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录取标准更多元
几根试管瓶摆放在考生的面前,瓶子里散发出不同的香气,有水果味的、茉莉味的、玫瑰味的……只见考生一一闻过,便在答题纸上写下是何种气味、对气味的感觉等。这是前昨两天,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春季招生轻化工程专业的自主测试现场出现的情形。考官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到“中国好鼻子”。
今年上海春考是在去年上海推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大背景下举行的,不仅报考人数空前浩大,而且参加招生的本市地方高校多达22所。然而,春考红火的原因,还并不只是考生的增多和院校的扩大,根本性的变化还在于真正打破了唯考试分数录取的固有模式,建立起了多元评价体系。
应用技术学院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轻化工程是国内唯一培养香料香精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也是第一次参与春季招生,而采用闻香、辨香的技能测试,更是国内高校招生中第一次采用。香料香精专业对鼻子的嗅觉灵敏度要求很高,因此,这项技能测试有四项基本要求:一要能分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气味,二要具有较强的嗅觉灵敏度,三要具有较强的对香气和气味的嗅辨记忆能力,四要能对香气和气味进行合理描述。
对调香师这个职业,许多人会把他们和世界名牌香水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调香师远不只是“香水魔法师”,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食品、饮料、酒类到化妆品、洗涤用品,再到医药、饲料、环保、涂料等,只要是加香产品,都缺不了调香师的贡献。香料学院教授易封萍介绍说,在这里,以往培养的模式是大一学生每天走进实验室进行闻香、辨香。大二之后,学生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专业比赛,对调香进行实战。此后,未来的调香师在走出校门之前还要到企业去实践。易封萍说,调香师的培养先从基本的“闻香”、“辨香”开始,再经过“调香”环节,最后进入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创香”阶段,一个好的调香师才算炼成,其中的关键在于,学生要有一只好鼻子。
特长考试更针对
不过,类似应用技术学院这样的校测,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原本的招生方式,只看考生的高考卷面成绩,学生鼻子灵不灵,学校、学院均不得而知,难免就有学生投错了专业。“春招有了‘闻香’这个自主测试环节太好了,这种选拔方式弥补了秋招中只注重分数,无法考查考生兴趣及潜能的缺憾。”应用技术学院招办负责人表示,“轻化工程专业素来有‘调香师摇篮’的美誉,是为了培养香料香精行业的调香师,一只好鼻子则是从事香料香精行业的基础,春招自主测试让香料学院选拔到了拥有好鼻子和热爱香料香精行业的考生。”
按今年上海春考方案,考试科目确定为“统一文化考试+院校自主测试”。统一文化考试采用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接轨的方式,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其中,语文、数学两科总分各为150分,外语为100分,统一考试成绩总分为400分。院校自主测试为一门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学科特长基础,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采用面试或技能测试的方式,分值为200分。
据记者了解到,在今年上海春招各高校举办的自主测试中,类似应用技术学院这样有特色、技能型的测试模式还有很多。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航空维修专业招生,就考核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春招的高校解释说,这种新方式的出现,符合了高考改革的方向,高校拥有了更多的选拔自主权,可以不拘一格选择人才,而且,未来取消一本、二本之后,也给高校打造特色、强势专业创造了条件。可以预见,在新的春考春招模式推动之下,未来高校的专业将各具风采、各有千秋,而这正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应有题中之义。淡出春季高考已有3年的上海大学,此次携60个招生计划“强势回归”,是22所高校中唯一的211院校。该校招办主任叶红说:“我校3个中外合作办学的经管类专业参与招生,瞄准春季高考面试环节,招收综合能力强,特别是外语口语过硬的学生。”
启迪未来高考路
2015年的上海春考已进入尾声,从广大考生、家长以及大学、中学的反响来看,“点赞”的比例明显占优。历经起伏的春考,终于在高考改革的春天里迎来了涅槃重生,其对未来高考改革的启示作用,无疑也是十分显著的。
首先,一年多考,让高考真正不再成为“独木桥”。春季高考也为学生增加了选择高校的机会。比如,上海市第八中学约有四成学生报名春考,校长卢起升说:“学生如果没被录取,还可以参加秋季高考,所以他们总体心态很坦然。学业水平考试本来就要参加,学生考前只要重点准备语文、数学各30分的附加题就行,可谓举手之劳。这种轻装上阵的状态更加有利于他们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其次,今年起,本市将本科院校需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特色专业招生计划,投放到春季考试招生中,设立了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这一改革举措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校长芦秀兰说,这不仅有利于引导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更有利于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今后高职院校的生源不仅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在校生,还会招收有实践经验的社会成员,这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都将作出有益的探索。
第三,用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的话说,今年上海春考体现了分类选择、分批选择的思路,整体构想有新意,对高考改革“破题”来说不失为一次有益的探索。说到底,分类选择、分批选择,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导向的是让学生的兴趣特长与高校的专业招生更为匹配。以春考中的院校自主测试为例,它为高校招收适合自身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可能。
第四,以往,人们总是期望我国的高考也能像国外许多国家那样,一个考生可以同时报考多所高校,并最终拥有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对此,今年的上海春考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春考中,一名考生可能被自己填报的两所院校同时预录取,但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秋考时的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了本质的区别。春考的这项试点能否被秋考所广泛复制,虽然目前的信息尚不明朗,但这肯定会是未来改革的必然目标和必由之路。
【相关链接】
部分校测题一瞥
■ 上海大学 英语考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语文则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对平时新闻的积累,以及考查学生对时事的看法。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建筑专业 考查学生的素描功力。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专业 考察学生动手能力,给考生一些零件,要求当场拼装拆卸。
■ 上海理工大学 学生在题库中随机抽取约3题进行回答,面试专家根据考生的临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内容包括专业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反应能力、举止仪表等,还包括部分时事热点题,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 易蓉
根据考生回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