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门铃一响,11岁的女儿赵隽琪兴奋地奔到门口,赵庆寺也连忙放下食材,走出厨房,“呵,来啦,欢迎!”华政商学院大二学生王赛跨进大门,大男孩恭敬地向老师问了声好。
赵教授是华政学生评选出的“我心中最佳教师”九届得主,在学生中颇有人气。王赛曾去蹭过赵老师的课,“印象挺深的,老师课讲得好,也很平易近人。”不过赵老师下厨的样子,对学生来说可“难得一见”。“做菜是工作以外的休闲,我挺享受的。而且要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厨房嘛!”
“寒假在做什么?”赵庆寺关切地问。“在校办勤工助学,也看看书。”“坐拥书城也是很好的享受,要多多看书。”“嗯,我已经把下学期的书从图书馆都借来了,先看起来。”“你这是要做学霸呀?!”聊到书,赵庆寺把小王带到书房让他参观,然后回厨房继续忙活。
不到一小时,小鸡炖蘑菇、清蒸大黄鱼、话梅排骨、炝藕和酸辣土豆丝陆续上桌,为了迎合学生口味,赵教授还特地提前了解学生饮食习惯。
斟上葡萄果汁,“赵氏”年饭开席。席间,小王和赵教授一家三口谈笑风生,学校里好玩的事情、老师的经历以及小隽琪讲好多小孩子的故事等。“这个大黄鱼你解决哦”,赵庆寺对小王说。“好!那我不客气了!”
不久前,华政团委通过微信平台发出倡议,号召教师、校友邀请留校学生吃上一顿温暖年夜饭。赵教授与华政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张海燕教授、团委副书记魏巍老师和中大律师事务所主任校友何湘渝律师主动响应。“我们做学生时也曾多次受老师之邀,去家里吃饭、聊天,感受到温暖。而且作为新上海人,深知奋斗的辛苦和寂寞。”赵庆寺说。
“今年4个家庭共接待了不到10个学生,”团委书记陈赛金说,“首次尝试,时间匆忙,学生在松江也比较远,还有些实际情况。但其实不回家过年的孩子不少是因为家庭困难,团委希望关注到这些学生。希望通过这种尝试,让更多学生在过年的时候感受到温暖。”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吴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