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课程”为全国4500名医生“打实基础”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课程”为全国4500名医生“打实基础”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课程”为全国4500名医生“打实基础”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课程”为全国4500名医生“打实基础”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课程”为全国4500名医生“打实基础”
     
2015年02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无名无利就图做件好事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课程”为全国4500名医生“打实基础”
施捷
  “副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有二三十名医生,除却每天必须的门诊、手术、查房、住院治疗、科研论文等等繁忙事务,他们每人每年还要“占用”全部双休日中的一半时间,共同干一件“吃苦受累”“无名无利”(科主任姜建元教授语)的活儿,并且一干就是整整10年。 

  当全国各地的60名年轻骨科医生日前汇聚在华山医院,收看来自8楼手术室姜建元教授的两台颈椎、腰椎手术演示转播,同时聆听吕飞舟、陈晓生医生讲解精心准备的解剖要领时,华山骨科团队创办的“华山医院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已超过100期,其中包括55期如此规模的国家级学分课程。 

  心痛

  临床医生的专科技能培训班,“开”进了上海医学院的尸体解剖教室。华山医院骨科就这么开始干了。 

  “在门诊当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病人,怎么说呢,蛮心痛的,一个很简单的、也是一个比较常规的病,正是因为一个新术式的开展,让病人付出了学生的代价。”姜建元说,长期以来,外科医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多靠“师傅”式的言传身教,规范化不够,基础也不扎实。“一名临床医生成长过程中真正需求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从2004年10月“脊柱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酝酿之初,姜建元因为没能陈述其“创新点”而申报继续教育学分屡屡受挫,到如今华山应用解剖课程形成脊柱、关节、足踝、创伤(肩肘、骨盆)等系列,一年大大小小开班十来期,期期“爆棚”、一席难求,10年间,这里已为全国培训临床一线骨科医生4500余人。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有国外同道的评价——华山医院应邀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MAYO CLINIC共同主办应用解剖及手术技术学习班,被授予在美国认可的继续教育学分。 

  思考

  办“班”10年,华山骨科人仍然心无旁骛地坚守着自己的“核心”课程:临床解剖课。 

  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从一开始就是姜建元团队搞临床解剖培训的强力“支持派”。他觉得对年轻的医生来讲,临床解剖培训是很重要的一步。“这样子踏踏实实,为培养年轻医生也好,为培养骨科医生进一步的发展也好,都起了很好作用。”邱院士强调。 

  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袁文教授,是华山解剖班讲师中最早的一名“外援”,他也坚持了10年。袁医生坦言这是一桩没名没利的“苦差事”,但“姜主任和他的团队非常认真地在做一件事情,一件对所有医生很有意义的、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只要他们办下去,我觉得我愿一路陪伴着他们走下去。” 

  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教授则用知识、技能、素养“三者融合”,肯定了华山医院骨科在注重医生“岗位胜任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医生真正“能看病,看好病”。“让专科医师的培训回归临床是根本,也是初衷。”这是姜建元他们自己总结10年,写下论坛邀请函内页的三条“思考”之一。

  本报记者 施捷

  学员说

  一定给我留个名额

  解剖,一门古老而经典的学科,被称作是外科医生的“第二把手术刀”,是外科医生手术操作的基本保证。 

  “大学老师教的(解剖)不太注重临床应用,基本是基础中的基础,看得较多,动得较少”; 

  “当知道这个消息后,我马上给姜建元打电话,我说这个班一定要给我留个名额”; 

  “我们在(解剖台)做这个具体操作的时候呢,他们(老师)一直在边上轮流地转,而且碰到问题他们很快就上来,给你仔细地解答”; 

  “我那时做了一个颈椎解剖,根据讲课内容,我们在尸体上去看这个椎弓根钉的位置在哪里?怎么进针?怎样去搞?觉得印象很深”; 

  “因为我们医院到主城基本上要十多个小时,我们很多患者是转不出去的,所以我们下定决心想出去,走出去学一学,为当地的百姓服务”; 

  “他基本上讲的东西,是我们这些地级医院常常在工作中能够碰到的东西,最终归结到你的解剖上来解决,也就是你的手术质量”; 

  无论学员来自浙江宜兴、江苏常州,还是重庆石柱、甘肃嘉峪关,王医生仇医生冉医生谭医生他们只要说起参加华山医院的“应用解剖培训课程”,兴奋与感激溢于言表。

  “老师”说

  人像虚脱了一样

  立足于临床实际需求的解剖培训班,这样一个国内没有先例的学习班,一病一例的课程如何设置?临床知识与应用解剖相结合的讲授从哪里入手?学员们至少有一两天的时间进行尸体解剖学习,这些标本又从何而来?困难重重。 

  第一期学习班三天半时间,包括两天听华山医院骨科团队讲解临床手术操作技巧,一天半在标本上进行实体的应用解剖,回想起初战告捷的情形,骨科副主任夏军教授说“真心累”“人真的像虚脱了一样。” 

  现任华山医院副院长的马昕,也是第一批就加入培训团队的老“教师”了。“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自己做解剖,然后把这些解剖的内容拍成照片,自己在家里反复地研图,首先要让自己成为解剖方面的专家,然后才能教你的学员。”马昕介绍说,他们还专门跑去美国最大的尸体操作中心参观学习。 

  随着2007年5月 “华山(国际)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在华山医院浦东分院落成,华山骨科应用解剖系列课程逐步扩大并形成系列。这里是国内成立最早、目前规模最大、培训人员最多、设备最为完善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评论·随笔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焦点
   第05版:上海新闻
   第06版:上海新闻
   第07版:上海新闻
   第08版:上海新闻
   第09版:社会新闻
   第10版:社会新闻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中国新闻
   第13版:新民资讯
   第14版:国际新闻
   第15版:国际新闻
   第16版:上海花城
   第17版:上海花城
   第18版:春节娱乐
   第19版:春节文化
   第20版:文化新闻
   第21版:体育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广告
   第25版:新民旅游
   第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28版:阳光天地
   第29版:夜光杯
   第30版:夜光杯
   第31版:阅读/连载
   第32版:财经新闻
免费宝宝送回家 好事坚持23年
十年无名无利就图做件好事
扶直支架女孩 “弯曲”人生
诊断大肠癌或有新标志物
上海和睦家宣布扩容计划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07十年无名无利就图做件好事 2015-02-17 2 2015年02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