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联系了浙大党委宣传部及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已经将陆盈盈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头衔改为“特聘研究员”。陆盈盈回国后将于8月份到浙江大学工作。
2月11日公布的第十一批“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名单里,出生于1988年的陆盈盈在列。而近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其网站上公布了陆盈盈的资料,宣布其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将于今年8月回浙大工作。
昨日上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发表《更正》称,“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陆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学聘为特聘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之前的网页内容有误,致歉。”
记者昨日就此事联系了浙大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丰秋。他表示,陆盈盈是今年该院引进的3名青年千人计划的教师之一,到岗后仍将按照学院对新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计划安排具体的工作。
陈丰秋告诉记者,去年学校通过视频对陆盈盈进行了招聘面试。“我的印象是,她个人的表达能力是不错的,科研成绩我们当时也都认可。”据新京报、中广网
【追访】
“研究涉及锂电池,被学校看重”
记者联系到陆盈盈昔日在浙江大学读本科时的导师,也是她即将被聘用的实验室的教授。他说,陆盈盈2010年从浙大本科毕业,然后去康奈尔读博。2014年康奈尔博士毕业,然后到了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年之间,陆盈盈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再以最小年龄入选今年“青年千人计划”,并回到母校任教。为何如此之快?
“其实在美国是非常正常的,美国化工系的学制基本上没有硕士研究生。四年、五年、六年,毕业之后都有可能拿到博士学位。当然四年一般是做得比较出色的人。”陆盈盈导师说。
在浙大官网上,陆盈盈的简历中显示,她的代表性论文主要发表在《自然材料》《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等国外材料化学领域知名专业期刊上。她的导师说,陆盈盈主要的研究领域和目前热门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相关,学校看重她的研究成果。”
从“教授”到“特聘研究员”,这一前一后两个称呼,究竟有何区别?陆盈盈导师说:“打个比方,教授是固定工,特聘研究员是临时工。作为特聘研究员,陆盈盈在3到6年内需要重新申请成为教授,如果6年内她完成不了这个申请,那么她要走人的。她压力是非常大的。”
对于目前网络上的热炒,陆盈盈导师有些不满,“希望大家如果真的要去评价她的话,看她发表的文章,从文章里就能得出来她的研究能力其实是非常高的。而不要去关注她的年龄、性别、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