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找不到工作,就想找个更好的工作。小陈前天刚到上海,一下车就找了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包吃住,每月2800元。但小伙子还想找更好点的。“餐厅服务员没什么发展前途,我想再看看,餐厅的工作时间从下午3时开始,所以趁休息时间跑出来找机会了。”
市农民工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赵建德介绍,劳动力市场已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元宵节前返沪上班的基本上是和单位有合约的老员工,新找工作的大多元宵节后才出门。市场一头热,一头不热。企业急着开工,就想尽快招到人,着急了;而农民工不愁没工作,不着急。在新一代农民工中,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即使企业愿意出高薪也不愿做,餐厅服务员、家政员一类的岗位常年缺人。
活动现场有近30家单位设摊,提供100多种岗位,招聘人数近2000人。专职带孩子月薪4000-6000元,电话客服4000-5000元,甚至有一家度假服务公司报出万元的高薪岗位。招聘会上,薪资水平较去年普遍提高10%到15%。业内人士分析,因为上海一般每年在4月1日调整最低工资,调整幅度基本维持在上浮10%-15%,企业为了吸引人,提前把薪资涨上来了。很多看起来薪酬不错的岗位,其实底薪就是2300-2500元,收入的其余部分是加班费、业绩提成等等。在昨天下午的活动现场,共接待各类求职和政策咨询者约1700人,现场达成招聘意向328人。
上海需要高技能人才,产业结构升级后,技术工人越来越成为抢手的“香饽饽”。焊工、车工的薪资水平年年上涨,农民工也意识到这点了。赵建德说,政府补贴的农民工技能培训项目过去政府宣传,企业配合,现在农民工积极响应,去年上海的目标是完成20万农民工技能培训,结果完成了24万人。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