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家住平型关路的林先生买了一辆新电瓶车,为了避免车落入贼手,他在车上安装了一套GPS装置。“我在新闻里看到,有人通过这个装置,找回了被偷的电瓶车,防盗效果挺不错。”林先生告诉记者,让自己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周,新车就在自家楼下失踪了。
“我从小区的监控视频看到,偷车的是一名男子,用工具只花了3分钟就撬开了车锁,大大方方地骑车离开小区。”林先生称,他立即通过GPS系统搜索电动车的位置,但系统始终无法正常显示。
事实上,和林先生有相同遭遇的人还不少。从去年12月起,闸北公安分局大宁派出所发现辖区盗窃电瓶车接连发案,事发地多在一些商场门前、小区里以及人行停车道上。民警通过调阅事发地及周边视频监控发现,是同一伙人作案,且分工明确。负责偷车的人得手后迅速离开现场,再由负责转移车辆的人将车转移至事先约定好的地点(如街角、商场门口等),然后另外有人来到该处将车骑走。
为了查清车辆藏匿地点,民警通过视频监控展开追踪,发现这些被盗车辆大多被转移至普陀区芝川路附近的电瓶车销售、维修店。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民警对附近的修车行、售车点进行24小时守候,摸清了团伙成员,掌握了作案规律。
本月初,大宁路派出所展开“收网”行动,在该车行内及暂住地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罗某等10人,查获赃车11辆,缴获作案用的断线钳、改锥、万能钥匙等。
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如今不少市民在自己的电瓶车上安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一旦被盗后,可以通过GPS系统迅速找到车辆的位置。对于这个“防盗神器”,小偷们也研究出了一套应对措施,一旦得手后,第一件事就是割断电瓶向GPS装置供电的电线。
在案件侦办时,负责守候伏击的民警也曾发现有被害人通过GPS系统,定位了被盗车辆而找上门来,还引发了不小的冲突。为此,嫌疑人一旦盗得车辆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该车是否安装了GPS。“一般来说,GPS装在车底盘附近,而且从电瓶处有一根电线引出至GPS作为供电,因此找起来并不难。”对此,警方提醒市民,最好选择自带干电池的GPS装置,以免被小偷“顺藤摸瓜”找到GPS装置的位置。此外,GPS的安装位置也可以选择车身上一些更隐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