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第一资源”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才软实力的建设是核心。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支持功能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逐步形成国际金融人才聚集地。
根据近日出炉的浦东金融人才集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浦东已初步形成国际金融人才高地。2013年末,浦东金融从业人员总数为24.15万人,占上海全市的比例达60%。“十二五”时期,浦东金融人才总量持续扩大,年均增长17%,根据推算,2014年底超过28万人,呈现高端化、国际化、年轻化等特征。
“人力资源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金融领域又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领域,陆家嘴作为重要的金融集聚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度很高。”谈到陆家嘴的人才工作,浦东新区副区长简大年表示,相比其他城市金融中心,陆家嘴的业态今后将凸显出产业多元化的鲜明特征,为此亟需一大批具备高智力、卓越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集聚高端人才
近年来,围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目标,陆家嘴以集聚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以创新人才服务平台为动力,不断打造陆家嘴人才的核心优势,增强人才对陆家嘴金融城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为了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战略资源的“牛鼻子”,陆家嘴了出台《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与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成为目前陆家嘴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其指引下一系列举措陆续铺开:“人才公寓631政策”缓解青年人才生活压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计划”与高校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在企业建立人才吸纳、培养、孵化的企业人才基站,形成人才集聚的蓄水池,制订配套服务政策,调动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中的积极性;以讲座、沙龙等多种形式为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和信息交流平台,方方面面的人才工作聚焦人才需求,支持企业发展。
为了让高端人才“看过来”,陆家嘴金融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于2013年11月经上海人社局批准设立,为企业吸引博士后到企业开展研究提供服务,推进金融领域产学研合作,为金融创新提供支撑。在去年年末的“2014陆家嘴金融城名校直通车”上,陆家嘴管委会携海通期货、华宝信托、国金证券、东海证券、中航国际租赁等首批入驻基地的企业,开展进站博士后招收,现场就吸引了不少博士的目光。
而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自2012年投入使用以来,越来越受到陆家嘴青年白领追捧,已经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除了“拎包入住”的便利,陆家嘴管委会还给予符合条件的入住者第一年600元每月、第二年300元每月、第三年100元每月的补贴等优惠政策,如今人才公寓已经突破物理空间上的意义,发展成独具金融城特色的人才社区。
形成人才高地
金融人才,正如一座无形的上海中心,将成为陆家嘴金融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据悉,目前区域内人才总量已达到约42万,其中金融从业人员每年增长近1万人,目前已达近19万人,纳入中央、上海千人计划、领军人才的金融高层次人才占全市金融系统约70%。
摩根士丹利有约1500人在大中华区工作,中国区总部即落户陆家嘴,就在今年,摩根士丹利在陆家嘴又将100名新员工招至麾下。“员工的才能和热忱是摩根士丹利成功的关键,陆家嘴是一块金字招牌,这里集聚了大量我们需要的金融人才,这也是我们选择陆家嘴的重要原因。”摩根士丹利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