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回落。“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须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而数字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也对报刊亭的经营产生了巨大冲击。
报刊亭让喧嚣的城市生活有了一种稳重的静谧。让报刊亭重新焕发往昔的活力,成为城市的精神风景和文化地标,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在很多城市,报刊亭的功能更像是区域性的综合便民服务站,还经营着自行车打气、代缴水电费、免费代收快件、义务指路等多项便民服务,仿佛文化生活的“神经末梢”、社会生活的“情感驿站”,折射出社会的表情,传递着城市的温度。这样的功能,无疑也正是报刊亭“转型升级”,在城市生活中重新寻找自己定位的关键。
城市之美,美在细节。将报刊亭打造成传播城市文化、传递城市文明窗口的同时,实现便民、惠民、城市管理的多赢,或许可以成为报刊亭升级改造的一个发展方向。
提案交了,媒体报了,相关部门能否重视起来,加以落实,体现的正是一个城市对待公共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促进社会民生的智慧与决心。(吕晓勋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