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朱伟文,从事飞行28年,安全飞行一万八千多个小时。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今天只是一次非常普通的航线飞行任务。他是中国商飞试飞中心的试飞员,此前曾担任ARJ21-700的试飞以及航展表演任务。
“过去一直在航线上飞,这次又重回航线,感觉有点奇妙。希望各大机场早日出现咱们国产支线飞机的身影。”
朱伟文介绍,中国商飞试飞团队目前共15人,于2011年组建,其时首款国产喷气式客机ARJ21已进入试飞验证阶段,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也正在紧锣密鼓研制,都有数百个试验试飞科目,不少科目是高难度、高风险的飞行。15个试飞员都来自中国空军、民航,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先后被派往美国、南非等专门的试飞员培训机构学习了一年。
试飞前每个人还要经历理论培训、模拟飞行、带飞等,直到2013年,才开始真正试飞。“飞行员驾驶设计成熟的飞机,而试飞员驾驶的是尚未定型、需要对各种极限条件下的飞行数据进行全面验证的飞机。试飞是不断挑战飞机性能极限,寻找一款新型飞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这款飞机已安全试飞了五六千小时,我对它很有信心!”朱伟文自信地说。
今天,他担任演示飞行首航机长,显得平静、淡定。“我只需要在安全数值内飞行就可以了,而这些数值都是我们试飞员冒着风险,用生命测试出来的。”
这一次他最关心的不仅是圆满完成飞行任务,还将更加注重飞机客舱乘客的舒适感。“在飞行中,我会尽量把动作做得柔和、平稳一些,就跟过去每一次航线飞行一样。”
朱伟文还是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团队的一员,对他来说,试飞ARJ21是预热、探路,目前工作重心已逐渐转入C919的试飞准备了。“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加入国产大飞机首飞阵容,这是荣誉,更是责任。”
蒋颖:空姐做教员,首次感受ARJ“心跳”
身穿藏青色套装、佩戴蓝绿相间的丝巾,乘务员蒋颖穿梭在机舱内,逐项做好客舱检查,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
“我的丝巾是‘商飞色’,跟公司LOGO的色彩是一样的!”蒋颖曾是上海航空公司的资深乘务员,做过14年空姐。今天对她来说意义非凡,“之前上机参观过、培训过,但真正上天飞行还是第一次,挺激动的。”
2008年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成立,3年后,蒋颖应聘成为乘务培训教员。从“台前到幕后”,从空姐到教员,她十分庆幸自己的选择。“如果多年积累的空乘经验能对国产飞机事业做点贡献,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今天航班的乘客中,还有ARJ21-700的首家客户成都航空的几名空姐。“由于目前ARJ21还没有交付,所以她们只跟飞,不执行飞行任务。”此外,客服中心乘务教员已经对成都航空的空乘人员进行了首批培训。“比如舱门的开关,每个机型都不一样,他们必须要到客服中心的模拟客舱来实地操作。”
“2008年我曾经随上航的团队到美国西雅图波音公司接了一架全新的737-800飞机,当时我作为乘务代表验收飞机的客舱设备,看到停机坪上停着世界各国航空公司定制的飞机很震撼,那时就想我们何时能造出自己的飞机,没想到这一天不仅要来了,我还参与其中!”蒋颖激动地说。
为了做好首航服务,蒋颖和同伴昨天就住到大场基地附近的宾馆。今早7时,她们已开始登机服务。“主要是检查客舱的服务和安全设施。从浦东飞到天津的航程中正好遇到午餐时间,我们为乘客准备了餐食,要提前清点数量,做好储藏工作。”
第一次在国产飞机上服务,除了激动,也有点忐忑。“说实话,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了才更有体会。我记得当年我们第一次乘坐庞巴迪(加拿大飞机制造商)的支线飞机CRJ200(当前世界航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喷气式支线客机),也很紧张。但只有坐过、感受过之后,才能对飞机的性能更加有数。”对蒋颖来说,今天当乘务员不仅是为了服务,更是为以后的教学培训打基础。
在客服中心,乘务教员亲切地称ARJ21飞机为“空中小美人”,在她们心里,这款飞机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金属,而是有灵魂、有心跳、有思想的朋友、亲人。
“能够在国产飞机飞上蓝天的背后找到自己付出的影子,是过去当空姐时体会不到的喜悦和自豪感。但愿我们的飞机在今后的飞行当中顺顺利利起飞,平平安安落地,飞得更高更远!”蒋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