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门选考科目”的多种可能性也让沪上高中出现了生物、政治等“小学科”的师资“缺口”。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14年冬季长三角联合师资招聘专场”了解到,虽然去年起,各个学校已陆续补充了“小学科”师资储备,但部分中学尤其是普通中学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
昨天,前来招聘的单位约为300家,有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中专、职校等各类学校和教育单位入场招贤。提供教师岗位2000余个。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虽然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仍是主体,但高考改革带来的生物、政治、地理等“小学科”教师的“缺口”仍然存在。
桃浦中学是普陀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完全中学。副校长李敏告诉记者,和师资充沛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相比,他们“小学科”缺口更大些。“目前我们高中部有4个班、100多个学生。根据学生的选择,以往高考的‘+1’学科并不是每门都开的。但高考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今后6门学科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师资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据了解,今年桃浦中学计划招聘13名教师,其中化学、生物、政治等“小学科”占了三分之一。
市、区的实验性示范性中学虽然大多数已在去年冬季的师资招聘会上完成了师资补充储备,“小学科”师资资源也相对充沛,但部分学校仍希望有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虹口区华师大一附中贴出的招聘说明中,对于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都有相应的需求。
现场负责招聘的邢洁皓老师说,从去年高考改革政策推出以来,该校就着手于优质师资的储备。“以前,我们会按1个‘小学科’教师一周10到12节课的配比来储备师资,现在考虑到‘+3’带来的‘走班制’的多种可能性,我们的师资配比会更宽松些。因此,也希望能多储备一些优质的教师资源。”
不少区县已在酝酿区域内“冷门师资”的“共享方案”,以应对高考改革后“走班”带来的师资紧缺问题。但部分学校的教师也坦言,如果出现跨校走班的情况,无论是走班学生的安全,还是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等考核目前仍是一道“坎”。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