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蔬菜集团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上海蔬菜集团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上海蔬菜集团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上海蔬菜集团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上海蔬菜集团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上海蔬菜集团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上海蔬菜集团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2015年03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蔬菜集团拟打造外省市猪肉入沪集散中心
管住“下家”让老百姓吃到放心肉
朱全弟
  上海每年要消费掉1000多万头猪。这么多猪肉,怎么从外省市入沪?上海蔬菜集团董事长王永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打造一个外省市猪肉入沪的产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质量监管中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把上海优质资源转型升级到西郊国际,让老百姓吃到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入沪猪肉超60%

  上海的猪肉同蔬菜一样,主要通过大市场、大流通的调节,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规律。目前,供沪猪肉的猪源以河南、江西居多,与客菜情况相仿,外省市入沪的片猪肉占了整个上海市场的60%-70%。本市几大市场的肉类批发分布如下:上海蔬菜集团麾下的江桥、江杨两大肉类批发市场,合计片猪肉每天的平均交易量在7000头左右,去年分别创下单日最高交易6281头及5700头的纪录。此外,西郊国际现单日交易量约2000头。同时,地处浦东的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每天也有4000头左右的交易量。但浦东浦西几大肉类批发交易主渠道仅占上海每天需求量(25000-28000头)的50%-60%,因此,渠道相对分散,不够集中。

  肉类交易有“监管队”

  从源头把控,本市从2006年开始建立产销对接的可追溯系统。王永芳介绍了几大市场如何做到上控源头、中控平台、下控渠道的做法。  一是从有入沪资质的外省市肉类企业中,好中选优,再制定一个比“平装本”要求更高的“精装本”的标准。首先是量,进市场的外省市企业要具有一定的屠宰规模,即在行业中要有一定的影响力,硬件上是否达到国际标准,有没有预冷、排酸的生产线。二看其有无重大事故发生的历史和潜在隐患,这是衡量取舍的最重要准入标准。  

  在监管方面,凡是入住市场的企业,除了有效证照的备案还要与市场方签承诺书,还要根据规模大小交2万至10万元的保证金,由供销方共同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市场要求屠宰企业每批次检测比例必须达到15%-20%。江桥、江杨方面还改变了以往供货方送检的模式,主动前去抽查。      

  管住“下家”才最牛

  此外,市场在整个猪肉交易的过程中,除了保存每天的交易数据信息,还对交易双方的经营情况、个人信息、甚至他们的健康状况,都进行登记备案,并在去年与中国银行合作,把交易双方的追溯卡与银行账户实现资金、信息对接绑定,保证了交易双方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本报记者 朱全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梦启东方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第二季度拍牌继续设警示价
网传本市大幅提高公积金个贷限额
蹦床主题公园落户申城
大宁楼板价超3万引关注
“海博出租”万名驾驶员均需达三星级服务标准
管住“下家”让老百姓吃到放心肉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管住“下家”让老百姓吃到放心肉 2015-03-23 2 2015年03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