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非常善于调查研究
5月17日武汉解放当天,李先念给潘梓年写信:“原伪《和平日报》一部转筒机已坏,但可以修理,现仍放在《和平日报》,据说已拨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四野同志谈,他们并不需要,为此请将此机器拨给省委宣传部,以便筹办《湖北日报》之用。”
5月中旬,李先念被正式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不久,李先念不顾医生劝阻出院,带着随行人员南下。他先从北平坐火车赶到河南漯河,因南下铁路中断,后乘汽车到汉口,再乘渡轮过长江到武昌红楼——当时湖北省委所在地,开始肩负起支援大军南下和建设新湖北的重任。
那时的湖北,跟全国一样,正面临着一个新旧政权的交替,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他一上任就遇到‘黑白之战’。”黄达解释说,“黑”是指煤炭,“白”指大米和布匹等,一些资本家趁新政权立足未稳,抬高物价,黄金白银价格也暴涨。黄达说,李先念联系上海等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往湖北调集物资。善于用人的李先念也充分发挥一些资本家的作用,比如周小燕的父亲、著名银行家周苍柏等人,在其领导下很快稳住了市场,控制了局面。
对一个城市的经济管理工作,李先念是完全陌生的。在他身边工作11年的秘书黄达,对老领导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他非常善于调查研究,了解情况”。黄达以前的一位同事下放到湖北浠水县,有一次,这位同事进城来看黄达,碰巧遇到李先念到黄达办公室退还文件,李先念于是把这位同事叫到楼上办公室。两个多小时后,同事才下了楼。黄达很纳闷地问,谈什么谈了这么长时间?那个同事说:“我们谈的面很宽,谈土改、农会、减租的情况,先念同志问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告别时,李先念还说:“以后你有什么情况,还可以随时给我写信来汇报。”
还有一次,李先念到荆州考察防洪时,遇到基层的一个区长。李先念向区长问了人口、经济情况后,又问供销社建起来没有。区长答不上来,说供销社是由另一个副区长分管,对互助情况也说不清楚,李先念发了火说:“你这样的区长应该重新去学习!”
“他在湖北期间做得很出色,中南财政特别稳定,没有出现像其他一些城市物价飞涨等情况。”高敬增说,“陈云在上海与资本家打经济仗时,李先念也在中南各省同资本家打经济仗。”当时任中财委主任、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对李先念主管湖北省财政经济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十分欣赏。“李先念在湖北期间起草的很多文件,都由中央转发全国、向全国推广。”这也为李先念日后走上全国政治舞台主管财贸工作打下了基础。
李先念1909年出生于湖北黄安(注:今红安)一个农民家庭。为谋生,他曾学过木匠。因为经常走街串巷,他广泛接触社会,也成为最早接受革命思潮的一批无产者。1927年,李先念参加黄麻起义。1931年,他率领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编为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李先念任政委。
张国焘从上海初到鄂豫皖苏区,就见到时任高桥区苏维埃主席的李先念,听取了他的汇报。张国焘后来在回忆中说:“李先念所说的,使我对当时苏区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敬佩他的才干,后来他被调任红四军某团的政治委员,我们总在一块对敌作战,他也逐渐成为红四军少数领导人之一。”
李先念以前只打过游击战,缺乏指挥团队经验。他在晚年时也颇为有趣地回忆,有一次,红三十三团2000多人集合,一律着浅灰色军装,头戴红五星八角帽,等待出发。李先念还纳闷这么多人怎么个走法,挤在一块行军,岂不要把老百姓的庄稼踩坏了?他就问旁边的营长孙玉清。孙玉清笑着说,“别担心,有办法”,接着就高声宣布:按一、二、三营和团直属队的顺序,一路纵队行军。李先念这才明白,原来大队人马是这样行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