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白大褂,她是医术高明、为人亲和的专家医师;坐在庄严的法庭上,她是公正严明的人民陪审员。张雅君主任说她很幸运,同时拥有两种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脱去白大褂,她是好妻子、好妈妈,她更有“色彩”灵动的“自己”。她爱运动,喜欢室内设计,兴趣广泛。她说,家庭、事业、生活等达到平衡的状态才是她所追求的。其实说到底,她是热爱生活的女子,而热爱生活的人通常运气不会差。
规规矩矩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张雅君出身老干部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张雅君的成长至关重要,“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成为她一生的信仰。
法律专业世家的文化熏陶,让张雅君从小就萌发了长大成为一名律师的理想。然而命运多变,她没有如愿披上律师袍,却穿上了白大褂。医学院毕业后,即成为一名内科医生。最终张雅君选择心血管科作为自己事业发展方向。“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时,心脏导管治疗技术已经开始。我性格比较外向,爱动手。觉得通过手术方式解除病人痛苦,比药物治疗来得快,更有成就感。”
由于工作出色,张雅君先后被派到北京阜外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学习相关技术。之后,她更是获得了去日本公派留学的机会,人生上了一个台阶。
东渡日本只为
化蛹成蝶的那一刻
东渡日本,没有樱花飘香的浪漫,有的只是艰苦的学习和思乡的萦绕情愫。除了学习理论课程,还要上手术台实践。“每次上手术台,都要扛着40多斤的大铅衣,一天要连续做五六台手术,受射线的辐射量很大。”对此,张雅君却不觉得苦,“我当时求知欲非常强烈,感到自己能够到国外继续深造已经非常幸运,所以什么都不怕。”
付出总有回报。整个日本留学给张雅君的感受,一方面是日本的导师非常好,没有国界之分,毫无保留地把他们所知道的都传授给中国学生。另一方面,是日本导师在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非常严谨,手术都必须按照标准化流程去操作。“每个人血管走形不同,按照导师的常规方法做,并发症非常小。这种严格训练让我受益匪浅。”
时光飞逝,终于到了化蛹成蝶的那一刻。专业追求的路途漫漫,踏上归途,望着眼前这辽阔无边的浩瀚海水,以及即将触目所及的故土,张雅君的内心澎湃激荡。
“色彩”而灵动的女子
脱去白大褂的张雅君,生活中是一个“色彩”而灵动的女子。她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室内设计”。“我的房子是我自己设计的。”张雅君甚至把她这一爱好用到了单位的环境布置上。“远大心胸医院VIP的环境布置也是我参与设计的呢”,她笑着说,言语间透露着几分自豪。
除了是个“设计师”,张雅君还是个运动爱好者。她喜欢一切的竞技性体育。和爱人结伴锻炼身体已经有10年之久。常年的锻炼,使得张雅君的身体非常棒,“我有一个观念,作为医生,如果自己的身体很差还怎么教育病人去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呢?”此外,她还爱旅游、阅读以及上各种业余兴趣班,生活丰富多彩。
拥有两种
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退休后被医院继续留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张雅君当然也是。之后她又受邀出任外资医院(st.michael- hospital)院长。一年多后,由于出色的专业能力,她被邀请来到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担任医务处主任,同时组建了国际部和特需医疗中心。
张雅君说,令她最为兴奋的事,是她终于在晚年实现她儿时的梦想。2009年,她被任命为长宁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并且这份兼职到今年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
当张雅君坐在庄严的法庭上,参与案件评审时,她说她太幸福了。“命运对我很公平。第一份职业,虽然我没有想要做医生,然而在实践中我却爱上了它。第二个是当陪审员,实现了我的童年梦想。国外有一种说法,在所有职业中,有两种职业最受人尊敬,一是医生,二是律师,而我都体验了。”
张雅君说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追求平衡的生活状态,希望在历经人生风雨后,能够获得一份心灵的平静和自在。
人物链接
张雅君
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攻心血管专业。上海远大心胸医院VIP中心主任,原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特需中心主任。上海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远程医疗学会心脏监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九五高血压课题研究,完成先心病、冠心病研究的多项课题,多次获科技进步奖,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