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教委规定招生不得与培训班挂钩,但“考民校”培训班热度不减
     
2015年04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校面谈,家长“赶考”心态要不得
教委规定招生不得与培训班挂钩,但“考民校”培训班热度不减
王蔚 马丹
■ 2014年5月10日,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排队等候参加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的面谈日活动(资料照片) 图 IC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

  本周,上海市民办学校的报名即将开始,一年一度的民办小学、民办初中入学面谈选拔也将随即展开。“我的孩子能考上想进的学校吗?”“面谈究竟要‘谈’些什么?”“说是面谈,会不会成为一场变相的考试呢?”……家长的担忧与忐忑,对那些想升入民小、民初的孩子来说,注定了这会是一段特别难忘的历练。 

  重在考查综合素质

  由于民办学校的功能是满足市民多元的教育需求,在教委强调不看“豪华简历”以及各类竞赛证书的前提下,各学校会依据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通过活动考察、面谈交流等双向选择的环节,从道德行为、学习习惯、团队合作、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方面,有所侧重地选择学生。 

  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是静安区唯一一所民办学校。校长周云燕说,许多热门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较多,面谈日当天1个多小时可能就要接待近200个学生甚至更多。“在短短1个小时内考察幼儿园孩子的知识掌握程度高低是很难的,而且意义并不大。就比如,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外语类学校,也不会去考孩子究竟掌握了多少英文单词。哪怕你的孩子多识50个单词,并不代表他的未来学习的状态。因此,学习潜力才是我们考查的重点。” 

  周校长介绍说,行为习惯重点考查的是专注力,这是未来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表达力考查的则是孩子表达语言的丰富性和条理性。我们会通过面谈观察孩子的思维能力。有些家长可能会存在误区,觉得孩子外向更易被学校相中,其实,是否外向和是否在群体中有领导能力,在学校的考查比重中很低。“面谈教师会综合考虑孩子性格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些孩子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不外向,但他属于自省类型的,其实具有很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办进华中学去年共有五六百位学生参与了招生面谈,每位学生都要经过与老师一一面谈、趣味答题、“图书馆之旅”三个环节,走完整个流程需要花上约一个小时。校长陈国强说:“我们希望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发现一些动手能力强、善于观察生活、有创新思维的孩子,而不仅仅只有优异学科成绩的‘好学生’。”在陈校长看来,相比对文化知识的考查,行为举止、态度习惯等对学生的成长更有益处,因此,很期待看到学生在各个环节中无意识的、习惯性的表现,并通过这些表现观察学生的个性。“就比如‘图书馆之旅’的环节中,每个同学要在图书馆内找到一本指定书籍,并在阅读后完成一道题目。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急性子、慢性子、火性子等众生相。而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他说道。 

  谨慎对待激烈竞争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市一批优质、有特色的民办学校脱颖而出,成为家长们为孩子幼升小、小升初的热门选择。但综观这些年来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报名与录取的结果来看,面谈选拔其实并不轻松,竞争也是颇为激烈的。 

  “面谈谈的是孩子,其实也是在考察家长的教育观。”周云燕说,今年是本市全面试行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少年居住地登记入学工作的第一年,加上“限报2所小学或3所初中”的政策,可能会让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有所增长。“但是家长在报名的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她表示,民办学校需要亮出自己的教育主张。从报名到面谈再到录取,是学校和家长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要招录的是符合自己育人目标特色的学生,而家长则是为自己孩子寻找适合自己育儿目标的学校。每个学校的招录标准是不同的,家长在报名前一定要做足功课,了解学校的课程、特色等,尤其要三思某所学校是不是和自己的教育理念契合。 

  陈国强则表示,进华中学倡导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未必完全青睐于学生某门学科的深度,而是希望他拥有知识的广度。其次,习惯、品质、个性也是关键,这些都能成为今后初中学习所需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陈国强校长认为,今年改革的步伐迈得非常大,市教委建立了统一报名系统和网站,这是一个新鲜事和好事,但可预见的矛盾也会存在,一个是学校教师、校长都要进入新的学习时期,对网络信息进行培训,而对老百姓而言,限报3所民办初中恐怕是一道“难题”,会不会有一部分学校供大于求造成调剂?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究竟该怎么填?这些问题可能比有分数线划分的中高考难度还要大。他说,对于进华中学这样区域内的一类学校,可能就会存在报名人数相对增多的情况。但是,绝对招生人数没变,这样,录取的百分比就会降低,竞争变得激烈。 

  突击培训意义不大

  在今年的招生文件中,市教委建议家长不要突击“应试”,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性选择合适的学校,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然而,事实上几乎每一所民校的学额都是“一位难求”,通过面谈方式筛选学生,成了各校的通行做法,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有筛选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导致各类“拼应试”现象的发生。由此还衍生出了一些社会教育机构开设的“考民校”培训班异常火爆的怪象。 

  “幼升小居然还有模拟考?”将信将疑的市民李先生春节过后给还在幼儿园大班的女儿报了一个培训班,专门针对“考”民办小学的,该社会力量培训机构声称将通过多次的“模拟考”,帮助孩子掌握面试的窍门。比如,本市有一家自称是由哈佛海归精英创办的机构,其推出的培训班是“与多家重点小学合作”,可以根据历年名校的热门考题、考点,进行专题教学,让孩子学得更有针对性,从而提升入学的机会。 

  同样,小升初培训班,如今也是社会教育机构争抢的市场“大蛋糕”,而且又往往或明或暗地会打着与“名牌民办学校合作”的旗号。记者发现,几乎每年的升学当口,都会有一些社会教育机构放出风声,说只要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模拟考”或各类“竞赛”,就可以将名列前茅以及获等第奖的学生推荐至热门民办初中,并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对此,市教委已要求各民办学校要在简章中承诺,学校的招生录取不与社会任何教育培训机构挂钩。近日,浦东新区一所十分“抢手”的民办初中就在招生情况说明中明示,不与任何社会培训机构挂钩,所有的招生相关信息,将全部通过学校官网发布,请家长们不要轻信有关论坛或朋友圈的误传。而类似这样主动撇清与培训机构关系的民校已越来越多。 

  对于“考民办学校”培训班的火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周念丽历来持反对态度。她说,家长趋之若鹜,特别是让还未上学的孩子疲于应付去“考”各种民办小学,让他们过早沉浸于应试教育的苦海里,这本身就是违背身心发展规律的,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是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的。 

  家长先要克服焦虑

  就在民校招生旺季,社会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出于利润目的,误导和夸大民校的招生条件与要求,开办各种培训班,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加剧了“择校热”。因此,每年到了民校报名、招生,特别是面谈选拔阶段,都会形成一个社会热点。 

  民校招生热,催生了家长的焦虑情绪。“虽然市教委一再重申,民办学校不应看重‘豪华简历’以及各类竞赛证书,但还是有部分家长热衷为孩子制作‘豪华简历’。事实上,我们并不看重这些。”宝山区民办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说,其实只需让孩子自己写一份一页纸的简历或带一份成长手册来就行,面谈的老师会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互动,挑选出哪些孩子适合本校的教育理念。 

  而在周念丽教授看来,在准备民办学校面谈过程中家长流露出的焦虑情绪,会很自然地传递给孩子。周教授和她的团队曾经在本市的一所示范幼儿园、一所一级园和一所二级园的毕业班中做过调查,分别从幼升小时家长们最担心的“进小学后学习是不是跟得上”“是不是适应小学的生活与作息习惯”和“能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集体”等三个方面进行问卷。结果发现,从示范园到一级园再到二级园,家长的焦虑程度逐渐递减。例如,有87%的示范园孩子的家长,焦虑的是进小学后的学习,而对这一问题焦虑的一级园和二级园孩子的家长,比例大约只在两三成。“不要以为幼小衔接就是知识的衔接,家长此时表现出的对孩子吸收知识的焦虑,往往会把孩子压垮。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升小学前,家长应当先让孩子尝到学习的快乐。而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当下的民校招生暴露出了缺憾。”她说。 

  此外,在缓解民校招生面谈过火的问题上,赵凤飞校长则给出了另一个思路。他说:“不妨给民办学校招生更宽裕一点的时间,面谈也不是局限于两天时间。时间有限,学校也应接不暇,匆匆半个小时的面谈,难以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应该给民办学校提供一个相对较长的‘招生季’,学生、家长可以随时预约民校的老师或校长,也可以约个时间到学校来看看学习氛围,甚至进教室听听课,与老师有个亲密接触,这样,选择民办学校才不会盲目。” 

  记者手记

  进民校,“有钱不任性”

  毫不夸张地说,有些家长真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因为,近年来,本市的民办小学、民办初中招生持续火爆,从报名与录取比来看,其竞争之激烈远远大过高考。只是,正是由于部分家长的太过“执著”,让他们的孩子成了这场选拔的“失意者”,特别是那些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他们很可能要经历人生的第一次“考试失败”。 

  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理性。这是对家长的劝导,也是对民校招生的良好建议。采访中,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周念丽借用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有钱不能任性”,直指办学实力厚实的民校不能把“面谈”引向另一场应试,同时也是奉劝“有钱”让孩子择校进民办的家长,不要把孩子赶向一个他们并不适应的学习环境。 

  在此,我倒觉得,赵凤飞校长提出的让孩子、家长与民办学校充分交流、充分了解,从而做出理性的双向选择的建议,颇值得点赞。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日本为何难谢罪18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0版:人物/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广告
民校面谈,家长“赶考”心态要不得
新民晚报焦点A04民校面谈,家长“赶考”心态要不得 2015-04-07 2 2015年04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