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
来自本市及崇明、金山、奉贤等10个涉农区县的农机工作者、家庭农场主和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闻讯前来观摩,农机具一经试验,“惊呆”了不少人,引来连连赞叹,不少农场主当即表示出订购意向。从无到有,“水田平整埋茬复式作业机”的研制,不久前还成功地申请了新农具的发明专利。在过去一年试验发现,这台农机具的使用效果,对于机直播、机插秧等机械化种植操作,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有重大突破。
发明者薛振林介绍,平整作业机的创新之处在于,机具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齿轮翻转装置,可根据农田耕作层的厚度,自主调节土壤耕整深浅。先翻后耙,再经一排锯齿状的铁板压过,土壤立即被耙成如浅滩冲刷过的微波状。不但土壤平整,齿槽均匀,还有利于加快农田的排水速度。
适应松江家庭农场作业
薛振林表示,这台平整作业机的好处,并不只在于节省人工。近年来,本市全面推广秸秆还田,还田了的秸秆,一度存留在农田浅层,秸秆发酵慢,不论是采取机直播或机插秧,效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如何让秸秆有效与泥土翻耕混合、发酵,土地平整的环节对机械化播种有直接影响;此外,这款作业机还可进行三层折叠,携带或存放都很方便;5米宽度,恰巧适应松江区家庭农场18米宽的田块标准化作业,只要2个来回,就可平整完毕。
播种前,土地耕整必须经过“先耕后耙”的过程,这也是使用人工最多的阶段。近些年,种植户为了节省人工,曾想过许多“土法子”。譬如,在拖拉机后安装一块长铁板,反复压平,但往往在被“铁板”驶过后,高处虽能压实,低洼处却无法填平,只得再请人工补救,效果并不理想。
农机制造商投入定制
如今,这台新机具已被农机制造商投入定制,今年春耕,将有30台机器免费在松江区家庭农场主机农互助点上投入使用。据了解,此前,由于尚未有过类似发明,该机具在专利申请时无从分类,暂定为“水田驱动耙”投入生产。初步预计,这样一台新机具的市场售价并不算高,倘若结合农机财政补贴,种植户只需投入几千元便可获得。
值得一提的是,发明者薛振林早在两年前,还研制了一款名为“反转灭茬旋耕机”的农机具,同样用于土地耕整,特制的旋耕刀,对土壤逆向翻转,对于“秸秆埋茬”有良好效果。在本次推广活动中,这台旋耕机与平整作业机同时作业,平整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