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出任财政部长
1954年5月,中共急需调一批年纪轻、能力强、有管理经济和财政工作才干的领导干部到中央担任领导职务。时任湖北省党政军一把手和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李先念,成为被相中的人选之一。
因为住处还没有安排好,李先念暂住在北京饭店。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和时任财政部部长的邓小平分别找李先念谈话,向他传达中央决定:出任财政部长和主管财委第二办公室(即财贸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领导财政、银行、商业、外贸、物价等部门的工作。
“当年是陈云推荐李先念到中央工作并任财政部长的。”朱玉教授介绍,陈云与李先念渊源颇深:当年李先念带领西路军余部九死一生到达新疆时,受党中央委派及时赶到、迎接他的正是陈云。全国解放后,李先念在湖北和中南地区工作时,陈云也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陈云向毛泽东、周恩来推荐李先念,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的依据是:第一,李先念45岁,在当时的高级干部中比较年轻;第二,他头脑清楚,对许多经济数字都能印在脑子里而不忘记;第三,爱学习,爱钻研;第四,李先念在过去各方面工作中都有成绩,有开创精神。
对于自己的新角色,李先念思想准备不足,因而犹豫不决甚至推辞不就。但两位老领导分别跟他讲形势,反复强调这是中央决定,毛泽东同意的,不可能更改,要他一心做好上任的准备。
不知道是否因为知道了李先念的犹豫和迟疑,有一天,毛泽东特地打电话叫李先念到中南海。一见面,李先念再次说:“财政部长我干不了,我没那个能力和水平,请中央再考虑他人。”毛泽东笑着说:“你干不了,不想干,那只好把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宋子文请回来,让他干好了!”
李先念深知自己的弱势,因此他虚心向内行请教,陈云仍是他请教的第一人选。李先念也常说,“我在军事上的老师是徐(向前)帅,经济上的老师是陈云”。另一方面,李先念也真心实意地向吴波、段云等财政部内的专业人士学习。
“在先念同志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他开的工作会时间通常都很长,结束得很晚。特别是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关于物价是否上涨,一直争论不休,李先念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得也很热烈。李先念总是让每个人都充分把意见表达完整,他仔细地听。”黄达笑着说。中南海一位负责会议的服务员都有如此总结:陈云开会按时结束,邓小平开会提前结束,李先念开会过时结束。
黄达印象中,李先念工作得很辛苦。他夏天一大早就起床,因为屋子热,工作人员很早就把藤桌藤椅摆在回廊里,那里成了办公场所。等到7点钟工作人员上班时,李先念已经将文件处理完毕,“工作效率非常高,很少积压文件”。黄达说,工作人员给李先念挑文件,经常是看完了就忘了,“一开会时他却说得清清楚楚,记忆力非常好,数字记得非常清楚”。
在新岗位上,李先念很快就赢得了最高领导的信任。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长薄一波在回忆录里坦率地说:“开始,我真有点为他担心,但先念同志却以他的聪明才智,很快交出合格答卷。”1960年,时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的切·格瓦拉访华,毛泽东安排财政部长李先念与他见面,还向格瓦拉介绍:“我们刚刚革命胜利的时候,也是非常缺少财政人才的。越到后来,我们越注意培养各类干部。但是,我们培养的人手,总嫌不够用。”他指着李先念风趣地说,“于是,我们只好抓个‘大兵’来管钱,事实证明,我们这样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好”。
在李先念身边工作11年的黄达回忆,李先念工作非常细致。他发现四川有一个外贸的供销社,在出口猪皮和羊皮之前,先将毛皮里面的猪油和羊油刮下来,这样又可以卖一笔钱,李先念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于是发文向全国推广这个办法。
李先念后来在国务院主管财贸工作长达二十多年,成为周总理这位“大总管”的得力助手。而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活都略显特殊的年月里,他所担负的责任也更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