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本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正式开通,也意味着幼儿园大班孩子就读小学进入倒计时。是就近读公办小学还是报考民办小学试一试?如果孩子没有被心仪的小学录取怎么办?幼小衔接,哪些环节容易被家长所忽视?幼升小,又该做哪些准备呢?
学得过多适得其反
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大班教研组长陈洁提醒家长,相比知识的储备,了解孩子的特点,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陈洁坦言,孩子到了中大班,很多家长关注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向了孩子能认多少字,能做多少以内加减法,在多少时间内能完成多少题加减法。最多的孩子,一周要上7种各类补习班,逻辑思维、写字、公文、钢琴等项目一个不少,孩子用于玩耍的户外时光,全部被安静的书桌、琴凳取代。
“学得多,有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陈洁说,不少孩子由于双休日长期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反而表现得非常浮躁。大班每次学习活动在25分钟左右,这些孩子往往在10分钟左右就开始注意力分散了,东张西望,坐立不安。由于成人给予的任务过多、要求过高,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情绪状态不稳的情况,例如,有的孩子很容易玩“疯”,一旦玩“疯”又很难收回来;有的孩子一幅画没有画完,一道题目没有答对,稍微受一点小挫折就会猛哭。
培养安静与专注
读小学,什么习惯最要紧?陈老师建议,在迈向小学校门的路上,孩子最需要带上一颗安静而专注的心。做法并不难:每天20至30分钟,全家一起关掉电视、结束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静心阅读。当孩子读完之后,与其着急地向孩子发问读懂了什么,不如说出你的读后感,和孩子一起分享。用平等交流取代“你问我答”更能培养孩子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多年带幼儿园中大班的老师以及小学高年级孩子的妈妈,陈洁强调,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而是学好各个学科的基础。无论是数学应用题还是英语表达,都需要有牢固的文本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幼小衔接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很要紧。
学会放手培养能力
除此之外,专注力、自理能力和任务意识,也是孩子顺利完成“转型”的保证。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棋类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不妨准备一个小沙漏,鼓励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陈洁介绍,幼儿园大班开始,老师会让孩子带一支铅笔和一本小本子,用符号或图画等记录今天回家的小任务,一些孩子时常会忘记带这带那,而理由是,“妈妈忘记帮我准备了”。陈洁希望,家长请多多放手,给孩子成长空间。
“要正视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弥补不足。”陈洁认为,好习惯建立了,才能真正释放孩子内在的潜力。她曾教过一个男孩,由于是小月龄,对家人依赖感很强,到了中班还经常舍不得家人离开要哭鼻子,对陌生环境适应性较弱。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请他凡是有需求,自己告诉老师,而不是请爸爸妈妈代劳。渐渐地,孩子变得愿意表达,在集体生活中的紧张感渐渐减弱。心态放松了,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在数理逻辑的优势才渐渐显现出来。
没进名校不要指责
如今,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去知名民办小学试一试。陈洁提醒,别以为孩子年纪小,对录取结果就不在意。一旦没有被录取,一些早慧的孩子,尤其是女孩,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女孩看到好朋友被录取了,自己没被录取,就干脆一个人坐着,完全不理睬好朋友。
陈洁提醒家长,即便你心生失望,但请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在和孩子沟通后,陈洁发现,令孩子不开心的通常并不是“我没有进入xx小学”,而是“我让爸爸妈妈不开心了”。当孩子面临人生中可能遇到的第一个挫折时,家长请用积极的心态带他了解一下即将进入的新的学校,激发他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而不是一味指责,让孩子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迈出求学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