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上海国际建筑师大会后思考
~~~2015上海国际建筑师大会后思考
     
2015年04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动设计源自洞察人心
2015上海国际建筑师大会后思考
陈守文 黄伟明
■ 这些使用在建筑上的钢丝网、线圈,摆在那里就是一件艺术品  兰翔 摄
■ 荷兰的空中玻璃生态屋(图IC)
■ 从空中玻璃生态屋望出去就是大海 (图IC)
■ 建筑灯光创意,宛如一个个礼盒 (图IC)
■ 墙上是啥,还有一辆童车,创意无处不在  钟媚 摄
  ◆ 陈守文

  ● 新闻背景

  4月2日,世界建筑、室内设计和城市设计“大伽”们汇聚上海,围绕“设计的力量”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设计的力量有多大,还得看它能怎样巧妙满足人的各项需求。

  艺术是改变生活的“定心丸”

  2015上海国际建筑师大会围绕“设计的力量”这一主题展开了“内装设计VS建筑设计,由谁做主?”“大师论坛——城市设计”、“材料的变革”、“城市的时间逆流,改建or拆建”四大议题的探讨。

  因为讨论的话题时新而且公众关注度高,所以也吸引了将近1000位建筑业内人士与会。设计者们活跃在世界各地,进行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城市设计,尝试着使用各种时兴的材料,在造型、结构、色彩到空间肌理、材料运用,努力地尝试着为城市、为环境、为人们创造更新颖、更有品质的生活。

  荷兰空中玻璃屋的设计者保罗德瑞特(Paul de Ruiter),讲的是生态建筑,但我听完他的故事觉得这更像一个艺术改变生活的童话。他设计的玻璃屋是应业主“一座全年都能舒适居住”的要求而设计,高效节能、环境友好是必须的。于是,这栋建筑的一半被架空,另一半则位于它正下方的水池里。“建筑由两个长方块组成,一个浮于空中,一个沉于地下,我们创造出一座简洁、抽象同时壮观的别墅。”保罗介绍,主要的起居空间、厨房以及三间卧室及卫生间都容纳在空中长盒子中,通过玻璃门及不同的分区相互隔开。周圈通体的落地窗让周围空旷的景观平静如画地完全呈现。地下空间主要由车库、储藏间、卧室以及办公空间组成。其中在办公房间的尽端是一扇巨大的窗,可以远眺人工湖的风景。

  这样的设计如没有锦心哪来巧思的绣手?要知道,这是在荷兰,一眼就望见海的地方。

  设计营造现代居家最高美学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抑或建筑材料,都和钱有关,可是艺术品位真的和钱有关吗?我看有,但边界清楚。

  上海有档很火的电视节目《梦想改造家》,其中有位叫做刘昊威的嘉宾说的一句话特别好:“设计是门应用艺术,好作品的核心是‘人’,人一看就觉得好,品位就上乘。”这次建筑论坛上,他与大家一起分享了12平米袖珍房的设计,用节目中的话来说叫:“化腐朽为神奇。”

  更神奇的是,上海滩14平米的老房子,一家十几口人就挤在这里,以至于大家不能够同时坐下来吃饭。女儿照顾父母只能打地铺,而四五十岁的小儿子也因为房子问题至今没有结婚。卫生间特别小,没有冲水马桶……生活很不方便。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改造,一切变得井然有序,房屋更是显得宽敞明亮,十四平米的老屋变魔术般地焕发出新的生命!

  这家的小儿子的房间在阁楼上,可是你看不见楼梯,怎么上去呢?原来在进门的地方,高处有一副黑白相框,上面有许多老上海曼妙记忆的老照片。可当你用钩杆把相框拉下来,一个伸缩的钢梯就妥妥地站在地面了;更灵的是,阁楼被设计成了玻璃房,与整个公寓融为一体的同时还让一楼通透敞亮。怪不得有设计师在大会上感慨:“浑然天成的设计理念营造现代人居家风格的最高美学。”

  先抓住人心才能传递正能量

  其实,无论是建筑、室内还是材料,甚至于城市设计,设计关乎人心,设计上乘的作品艺术一定是散发出正能量的。

  令人高兴的是,这些理念已经被与会者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师们说,建筑关乎城市,每做一个建筑就会改变城市一点。不要小看哪怕一个公共厕所,它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对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因此,建筑不是单体的,它要与周围的交通流线、人的行为模式、生存环境、未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等连动起来综合考量,因为建筑在与周边环境和谐的同时也改变着周围的环境,因此艺术的尺度和眼光就如设计的双眼。

  再者,拿捏艺术的尺度和眼光,需要的是理念:设计源于人对自然的感谢。因此,一件好的作品是因为一个好的设计、好的艺术形式,而不是奢华材料的堆砌,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未来是好作品的“压舱石”。

  ● 评论

  城市细节要慢慢磨

  ◆ 黄伟明

  对于城市建设的速度要求,我们既要快,又要慢。从不同出发点考虑,我们在总体上需要快,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然而,在城市细节打造上,我们又需要慢慢来,很多问题不慢一点,就很难做到精细。

  对于上海这样拥有许多历史建筑的城市而言,城市细节更需要慢慢磨出来。在改天换地中保护老建筑所蕴含的记忆,慢慢拆、慢慢设计、慢慢地想好了再添再减也不迟。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是好用的,比如一栋建筑上保留南北朝直至明清的信息,这叫“信息沉积层”;而每代的必要添作那叫“有机更新”:能留则留,略修修就能留存的一定留,实在不好使的那就部分更新。当然,各代有各代的艺术巧思,恰恰好的就填上去。于是,慢慢修、慢慢描,就让一栋建筑一座塔变成了一部艺术史。

  城市细节要做精,离不开设计的力量,这就一定要艺术来掌勺。2015上海国际建筑师大会上,无论是隈研吾、罗伯特、保罗德瑞特都无一例外地谈到新文明时代里艺术和设计、科学和哲学的跨界整合等问题。他们说,“创世纪”是人类的使命,更是艺术发展的终极目标。隈研吾的发言颇值得我们品味:城市里的建筑是什么?对于建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形态或造型,而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粒子。成功地设计出最合适的粒子,建筑与环境就能相互融合,建筑也就消失了。如何找到“最合适的种子”,需要经过一次次思考才能找到答案,但可以肯定,匆匆忙忙搞设计,肯定不会精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艺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夜光杯
   第B10版:阅读/连载
   第B11版:文明特刊
   第B12版:文明特刊
   第B13版:文明特刊
   第B14版:文明特刊
   第B15版:文明特刊
   第B16版:文明特刊
灵动设计源自洞察人心
广告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灵动设计源自洞察人心 2015-04-11 2 2015年04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