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巡游、小型歌舞表演、嘉年华活动水幕激光秀,以及雁栖湖公园。国际旅游节“花车巡游”的即视感扑面而来,我猜,至少也得是个有趣好玩精彩缤纷的“森林狂欢节”吧。可惜,都错了。这些活动,摘抄自正在隆重举办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提供的“日程安排”,而且都是在开幕式当天的。
吓出一身冷汗来。听说,北京国际电影节跟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一样都是“A级”国际电影节啊,怎会如此滑稽?去翻查了一下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官网,发现2014年被批准的“A类”(竞赛型非专门类)国际电影节中并不包括北京,略略宽慰了一些。还看到有网友吐槽说,“怀旧”(老片云集,新片交易寥寥)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确不是“A类”,让人有此错觉,不过是组委会曾成功公关了“度娘”。矮油,这小小的虚荣心。噗嗤。
叫人笑不出来的,是我们的电影工业仍不具备足够实力跟世界对话,哪怕我们已经拥有百天内突破百亿票房关口的巨大市场;哪怕派拉蒙早前几日凑齐了86版《西游记》原班人马,中美要合拍3D魔幻片《敢问路在何方》,并且言明“中方主导”。比如,《速度与激情7》凭借出色的工业化水准,上映不足10天已轻松斩下近20亿元的票房,正在追赶的纪录则来自另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变形金刚4》。比如,去年华语电影的票房冠军是《心花怒放》,好笑是好笑,但除了吃力地搞笑,实在所剩无几,更遑论情怀和电影的想象力。
实在不好意思,去年的季军居然是《爸爸去哪儿》。从叙事到结构,从镜头到表演,这甚至不完全是一部电影,只是一档综艺节目收益最大化的畸形产物。如此想去,“花车巡游”也算不得荒诞了。大概,拥有一个热闹非凡的国际电影节,也算不得罪过。就好像二三线城市造起的那些摩天大楼,不少看起来非常突兀;村镇修建好的大型“城市广场”,也大多空旷冷清。反正看起来气势磅礴就好,反正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