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昨天表示:“和2015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取消或放宽了18个领域的限制,应该说力度是很大的。”
记者看到,新版清单列出122项特别管理措施,其中,有限制性措施85条,禁止性措施37条。据统计,2015版负面清单比2014年版减少17条,比2013年版减少了68条。
此外,2015版负面清单在行业分类上更为细致,例如在金融业下分出“银行业股东机构类型要求”、“银行业资质要求”、“银行业股比要求”、“外资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而不像2014版负面清单中笼统归为金融业。
“2015版负面清单的行文风格确实有点儿令人吃惊,和前两版都不同了。”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表示,前两版的负面清单多使用“限制”和“禁止”,而2015版虽然也有这两个词汇,但也把一些允许外商投资的内容放进去了,带有甄别意味。
此外,金融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中分类更细,也意味着放得更宽、更明确。“细分行业来禁止或允许,肯定要比粗略的限制一个大类来的宽松。”
陈波还表示,2015版负面清单由四大自贸区共同使用,可以落地的行业将更加齐全,但还是留下了一个口子。“无论是目前的哪个自贸区,农、林、牧、渔业以及采矿业都无法落地,而农业又是中国经济中的重中之重,在目前没有试验载体的情况下,这方面的负面清单改革如何实现?今后是否会出现内陆自贸区?我认为留下了一个悬念。”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贸研究室主任沈玉良在今天上午举行的“1+3”自贸区总体方案解读会上表示,2015版负面清单总体上更靠近中美BIT的版本,但是仍有提升空间。“2015版中依旧没有列出具体限制的措施,缺乏相关描述,不能让投资者一目了然哪些是禁止项目。此外,在透明度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例如TTIP会征询所有投资者意见后再正式发布,我们的负面清单也应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