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垃圾横亘,毁了一方水土;小区内垃圾堆积,坏了居民生活;街头上垃圾盘踞,脏了城市面孔。
夏日将至,不少读者忧心忡忡地向本报讲述身边那一座座“搬不掉的垃圾山”。
美丽的上海拒绝恶臭扑鼻;美丽的上海拒绝一地龌龊;美丽的上海拒绝蚊蝇肆虐……希望,我们今起开设的这个小专栏,能促动有关部门倾听民意,快速行动,还美好生活于百姓!
搬不掉的垃圾山1
“才两三个月时间,上百亩的农田里,就堆起了几十座渣土山,还有人将运来的垃圾当场焚烧,呛得我们眼泪直流!”近日,浦东惠南镇黄路村的多位村民致电本报,反映村内一块农业用地,居然沦为土方车倾倒渣土和垃圾的“乐园”,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和村民的日常生活。
渣土堆积如山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黄路村果林带西路海桥路附近的这块空地,该地块长约500米,宽约200米,南临老港河,东面距离轨交16号线惠南东站仅一步之遥。驱车沿路观察,空地内不见农作物,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渣土山”,沿着果林带西路连绵数百米,一眼望不到尽头;“渣土山”的“海拔”同样令人咋舌,其中最高的已经堆到了七八米。透过“渣土山”之间的空隙,可看到空地中央搭出了几间板房,且不时有人进出。
如此巍峨的“山脉”,显然不可能在短短几日内一蹴而就。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几乎每隔5分钟,便有一辆满载渣土的土方车呼啸而来,司机驶入空地后,迅速升起车斗,将满车渣土倒下,随即扬长而去。
由于土方车来回穿梭,整条果林带西路上尘土飞扬,途经行人纷纷掩鼻而过。
深夜焚烧垃圾
除了连绵不绝的“渣土山”,在空地南侧的老港河边还有一个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垃圾场,倾倒在此的垃圾可谓五花八门,既有水泥块、钢板等建筑材料,也不乏塑料袋、易拉罐等生活杂物。因为靠近河边,很多垃圾已经滑入了河道内,河水微微泛黑;岸上的垃圾虽然没堆成小山,但地上随处可见一层厚厚的黑灰,据此判断,这里的垃圾曾被集中焚烧过。
“每个星期至少烧一次,我们的日子快没法过了!”村民倪先生就住在老港河南岸,距离垃圾场不过20多米,据他介绍,每天都有载着垃圾的卡车前来“光顾”,久而久之,垃圾堆不下了,就有人开始露天焚烧。“他们大多选在周末的晚上点火,一烧就跑,根本逮不着。”倪先生说,垃圾堆里有很多塑料制品,一遇明火就冒出滚滚浓烟,并且越烧越旺,“有一次下了一夜的暴雨,都没能把这大火浇灭!”更可怕的是,焚烧垃圾还会散发出异常刺鼻的味道,“即使紧闭门窗,气味依然能钻进屋子,熏得我们头晕眼花,连眼泪都要出来了!”倪先生紧皱眉头地说。
农业用地荒废
百亩空地,怎会沦为渣土和垃圾的堆场?村民告诉记者,根据规划,该地块属于农业用地,只能用于农业开发,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但几年前,一家公司将该地块承包下来后,居然堂而皇之地盖起了厂房,村民们多次向规土和城管部门反映,去年底,经多部门协调配合,厂房终于被拆除,空地内恢复原貌。
可好景不长,今年春节后,空地内又热闹了起来,土方车从此成为这里的“常客”,每天源源不断地前来倾倒渣土和垃圾,至今也没有人清理。村民们不禁疑惑:“面对如此猖狂的倾倒行为,承包方和镇政府是不知情呢,还是心知肚明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村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尽快给大家一个答复,本报也将持续关注此事。
本报记者 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