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市委全会通过上海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意见》,韩正指出: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市委全会通过上海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意见》,韩正指出: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委全会通过上海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意见》,韩正指出: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
上海“两步走”打造全球创新城市
■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 陈正宝 摄
  本报讯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5月25日在展览中心举行。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

  会议由市委常委会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意见(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市委副书记应勇,市委常委屠光绍、徐麟、艾宝俊、沈晓明、徐泽洲、侯凯、姜平、沙海林、尹弘、何卫东出席。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

  韩正指出,中央要求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根据上海具体实际,作出的国家战略部署。我们上海的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从全局和战略上认识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意义。要看到,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要素驱动和资源消耗支撑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看到,上海发展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我们必须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重构城市发展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韩正指出,市委研究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是一个统筹推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性意见,重在明确大的目标方向,理清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聚焦难点推动改革创新。

  2030年发展蓝图绘就

  “上海要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一要具有全球影响力,二要聚焦科技创新,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三要充分体现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韩正指出,必须用足用好我们这座城市长期形成的综合优势和开放优势,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有全球影响力,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经济的合作与竞争,成为持续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先行城市和重要区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必须切实做到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意见》提出“两步走”规划:

  ■ 第一步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

  ■ 第二步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着力破解四个难题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关键是要依靠创新人才,基础是要有良好创新生态环境,重要的是要有重大工程与项目支撑。”韩正说,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破解影响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制度性障碍。关键要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下决心简政放权,坚决改革政府条块分割、分钱分物的管理体制。《意见》针对这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破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人才问题,《意见》聚焦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三个环节,将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之下,出台一批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努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意见》着力破解制约创新环境建设的四个难题:创新成果转化难、创新企业融资难、草根创业难、知识产权保护难。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只有前瞻布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才能赢得主动。选好项目、布好局,就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放眼世界,要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符合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变革大趋势;二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一定是国家迫切需要、核心利益所在、打破国际垄断的;三是上海有基础、有能力,可以形成合力、能突破的。《意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区域布局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

  大胆革除体制弊端

  “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都要彻底改变。”韩正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各项任务艰巨繁重,要聚焦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抓好推进和落实。

  ■ 凝心聚力,只争朝夕,真抓实干 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各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开拓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敢字当头,勇于突破,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改进管理与服务。尊重规律,相信市场、依靠市场、用好市场,真正让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在评估和配置创新人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断扩大开放,放开放活,搭建更多开放的平台和舞台,让创新创业主体和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开放成就上海,只有开放、开放、再开放,上海才能集聚辐射国内外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经济的合作与竞争。

  ■ 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事关国家战略、关系上海未来的大事,必须坚定不移推,认认真真做。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承担起责任,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抓部署、抓推进、抓落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抓紧抓好配套政策和操作细则出台,抓紧抓好重大项目与工程以及功能平台规划建设,抓好先行改革试点。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跟踪工作进度,改革完善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把创新业绩纳入地区、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推动形成新的政绩观和用人导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要闻
   第A05版:时政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平型关战役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平型关战役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广告
上海“两步走”打造全球创新城市
教改30年,“追兵”变“标兵”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上海“两步走”打造全球创新城市 2015-05-26 2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