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释放男生天性
沪上唯一一所单一性别的学校——市三女中的校长徐永初也对这种教育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市八男生班的学生说,没有了女生,似乎也没有了关于“面子”的顾虑,自己更加敢想敢说。对这点,徐永初也深有感触。“他们不用顾及在异性面前的形象,而变得扭扭捏捏,瞻前顾后。”徐永初说,“直率、大胆”是很多接触过女校女生的人一致的评价。在她眼中,单一性别的环境有助于学生释放真实的自己,从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独立地判断自己,挖掘自己真正的潜力。
在徐永初看来,性别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天生存在差异。老师要做的,是要抛开对性别的固有成见,发现男女生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探寻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单一性别的环境,能帮助老师将观察学生的工作做得更细,也是这一学校形态存在的很重要的价值所在。
男生需要阳刚之气
“千万别以高考成绩作为对男生班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不然就枉费了这个教育实验的根本意义。”来自教育行业的张小姐认为。
读者linlin是一个生活在加拿大的6岁男孩的妈妈,从网络上看到国内娱乐圈中有时对“伪娘”“男妹子”形象的推崇,她有些难以理解。她觉得,无论什么时代,男生必须具有阳刚之气。她身边,在冰球场驰骋、在棒球场打出全垒打的男生,往往才能获得女生最多的欢呼。她认为,评判标准可以更加宽容一些。
异性交往要从小学
徐永初坦言,无论女校还是男生班,不少家长犹豫的是,在从少年走向青年带的关键时刻,缺少异性交往经验,是否会对成长造成影响?市三女中与多所海外女中保持姐妹学校关系,有意思的是,很多学校都有一所“同根生”的男校与之联谊,共同成长。徐永初也希望,在上海,也有学校愿意做出这样的探索。
“异性交往的环境,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日后的择偶。”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顾凯宪认为,将男孩、女孩分开“圈养”,存在一定风险。顾凯宪认为,异性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更清晰地照出自己的样子,并且逐步明确喜欢的未来“另一半”的样子。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