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1家族再添新成员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B61核航弹迄今出现过9个基本型号,目前美军仍在使用的型号只有5个(B61-3、B61-4、B61-7、B61-10、B61-11)。其中,B61-7和B61-11属于战略型武器,前者是一种当量可调的“聪明”核航弹,可用B-52轰炸机和B-2隐形轰炸机挂载和投掷;后者是当量不可调的“古典”核航弹,供B-2隐形轰炸机使用。其余型号的B61核航弹都是战术型号,可用多种战机投射。
随着美国及其盟国即将大规模列装第五代F-35隐形战斗机,而该机装备的计算机软件同现有的大部分B61核航弹不兼容,五角大楼决定委托桑迪亚实验室开发B61-12核航弹。按照美国军方的计划,B61-12核航弹将于2020年正式投产,初步计划生产480枚。2013年8月,美国成功进行了2次B61-12核航弹的投放试验,还完成了弹体与尾翼组件的首次综合试验。2014年1月23日,美国空军官员透露B61-12核航弹将装备尾部制导组件,提高打击精度,并减小爆炸当量,减少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西方军事专家强调,一旦B61-12核航弹进入美军服役,将有效增强美国及北约的军事威慑能力。
威力可调适应多种任务
桑迪亚实验室披露的信息显示,与旧版B61核航弹相比,B61-12的最大改进是配备了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锡恩公司和波音公司联合设计的“尾翼制导组件”。这是一种与GBU-31联合直接打击弹药(JDAM)的滑翔飞控组件相似的装置。
武器专家指出,早先型号的B61核航弹为了避免弹体剧烈撞击地面导致炸弹故障,需要使用降落伞降低航弹的下落速度,但是,这也会增大横风等因素对炸弹飞行轨迹的影响,对打击精度产生负面影响(圆概率误差为110-170米)。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新的B61-12的“尾翼制导组件”装有多模制导(GPS+惯性制导)组件和先进飞行控制组件,圆概率误差不超过30米,精确打击能力显著提高。
桑迪亚实验室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打击精度,B61-12还有一种选配的“辅助组件”——尾部自旋火箭推进器,可以利用制导系统控制的4片尾翼使弹体自旋,从而保持航弹飞行方向稳定。由于“尾翼制导组件”能使航弹进行一定距离的自主飞行,B61-12的射程也进一步增加,从而具备了一定的防区外打击能力。
B61-12核航弹的爆炸当量在300-50000吨TNT炸药之间。按照威力大小划分,爆炸威力小于1000吨TNT炸药的核弹属于超小型核武器,爆炸威力在1000-10000吨TNT炸药的核弹属于小型核武器,爆炸威力10000-50000吨TNT炸药的核弹属于中型核武器。超小型核武器和小型核武器用于战术打击,中型核武器既可用于战术打击,也可用于战略打击。综上所述,B61-12核航弹可以用于打击多种类型的目标,还可以通过改变爆炸当量,来达到不同的打击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最大爆炸当量达到50000吨的B61-12核航弹可以产生半径30-68米的弹坑,较大较深的弹坑和强大的冲击波能对地下坚固工事造成巨大破坏,这也被称为“弹坑效应”。
“核武实战化”必须警惕
外界分析,按照2010年美国颁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未来美军所需要的核航弹应同时满足高精度、深钻地、威力可调、附带损害小等四大要素。
纵观美军现有的核武器,它们普遍存在打击精度较低、附带损害巨大等缺陷。如果在战场上使用这些武器,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在国内外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尽管美国五角大楼早在2005年9月就公布了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允许美军使用核武器展开“先发制人”打击,但美军现有的核武器并不适合在现代战场中的使用。
事实上,美军迫切需要体积小、当量低、放射性污染小的新型核武器。具体到核航弹方面,由于之前的型号打击精度差,为了确保摧毁目标,维持作战有效性,美军只能选择威力较大的弹头。现在,新研制的B61-12大幅提高命中精度,即便用较低威力的弹头也能摧毁目标,而降低弹头威力同样有利于减少放射性污染。有军事专家警告,B61-12核航弹一旦服役,美军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将大幅降低,这一趋势必须警惕。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