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这对老夫少妻
刘剑英
  ◆ 刘剑英

  我有个特殊家庭模式:“老夫少妻”。身为丈夫的我,手拄双拐、年59岁。但我这样一个既不富又无权的残疾人,却拥有一位健全貌美心善的年轻妻子……这是一个真实的“都市童话”,我想告诉大家:物质世界再纷扰,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是幸福的根源和保证…… 

  改变人生的电话

  “叮铃铃……” 

  才放下听筒,电话又响了。会是谁呢?刚刚才和一位陌生朋友谈好心,我还有点疲惫,但还是拎起了话筒。 

  话筒那边传来的,是一个带有南方口音的陌生年轻姑娘的声音…… 我的这个电话,既是我的家庭电话,又是一个“热线”电话。话还得从十多年前讲起。 

  1995年,我因企业拆迁,下岗回家。一种社会归属感的丧失让我一下子跌入困境。也许实在孤闷得难受,有天我写了一则电话征友广告刊在报上和电台上,想找有类似遭遇的人诉诉苦。想不到的是,在接到的电话中,有些朋友的遭遇竟比我还惨。不知不觉中,我安抚起电话那头一颗颗受挫的心。不少人在被我劝慰之后,感谢我,还说我蛮会安慰人。我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生命意义——这是下岗后好长时间第一次听到被人认可的话语。渐渐地,我萌生了一个念头:不如干脆开通一条疏解他人情绪的谈心热线吧!1999年12月,我鼓足勇气,终于义务开通了这样一条心灵热线。 

  随着越来越多的陌生朋友打通这个热线电话,媒体也相继报道了这条热线。于是,就有了这个改变我生活的电话…… 

  出乎意料,这个电话不是来诉苦的,也不是来求助的。这是个广东姑娘,她在当地阅览室读到了这篇报道,感动之余,给我打来电话。“我怎么也想不到,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一个需要别人帮助的你,却反过来帮助别人服务社会,你让我感动和震撼……” 

  电话这端的我,同样被她的真诚、善良所打动。从此,我们开始了一段心之旅。 

  论坛回复露真情

  这个姑娘叫林顺华。她听说我还开通了个叫“关爱心灵俱乐部”的网站,但因为还不太谙熟电脑技能,管理不便,就主动提出做点网站的事。 

  上传网站稿件、更新网站内容……她很快成了我的好帮手。网站有个论坛,小林就当上了论坛版主,协助我回答网友提问。一次,江西萍乡一姑娘在论坛上问小林,自己恋爱对象相貌不大好、家境更不好,家人和身边朋友极力劝阻她放弃,可她还是和男友感情很好,该怎样在反对声中延续恋情? 

  小林说:我能感受到,你是被男友的个性、精神、人格魅力所征服的,这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不是随便就能在生活里找到的。既然找到了,就是幸运。有自己的价值观,就不必顾及议论,要去坚守自己的爱。当自己灵魂能和对方生命紧紧维系、心脉相通时,人才会真正感受什么是真爱,什么才是值得你这一生去追求、守望的……

  一番真心对晤,让这位萍乡姑娘增添了不少自信,回复说:这些我平日是想到过的,可就是听不到一个朋友这样对我说,现在能听到你这样真心谈话,我不感到孤单了。 

  每次小林回答朋友们的提问后,我和她都会围绕着别人的问题讨论一番,从而有了一次我们之间的心际交流。而这次她的这番回答,也让我仿佛窥见了她的内心深处…… 

  在管理网站这段日子里,虽然相隔两地,但我们通过网络、书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谈着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时候,我们交流着怎样更好地去帮助热线朋友的各种迷茫和困惑。这样的谈话环境,让我们双方都觉得很有意义。尽管见不到对方,但慢慢地,有种感觉穿越了“心空”。我们惊喜地发现,彼此在价值观和精神信念上,有好多相似,丝毫没年龄障碍。就这样两颗心,慢慢靠近了…… 

  跨越山水来见你

  心与心的贴近,让我们有了见面愿望。 

  第一次见面,是在我和热线朋友的一次心情聚会上。那时,我在办热线之外,还会邀集热线朋友办些心情主题聚会。所谓主题聚会,就是把我热线中那些相似经历、相近情绪的朋友聚在一起,以主题聚会形式,倾诉交流某个话题,分享各自得与失。 

  正值初夏,那天,我早早来到火车站等候远方的她。中午11:35,她随客流走出站台,当我还在尽力寻觅她时,她已微微笑着朝我走来,哦,就是她…… 

  她的笑容静静的,一如她的性情、她的心地,短发静静垂在有点瘦削的肩上。还真奇妙,就像是早已见过面的老相识,就像是多年的友人,我们随便地谈了起来,没有拘束,没有铺垫。 

  “感觉怎么样?有差异吗?”我问她。她笑了笑:“差不多,觉得你很精神,那你对我……”我脱口而出:“比想象的更美,就像一幅诗画,画中人真实地站在我面前……”她又笑了。 

  餐后去聚会现场的路上,她说:“上海也进入夏天了。”我说:“是啊,可你喜欢的是春天……而我喜欢的是秋天。”她说夏天也不错。我说:还记得我们之前念过裴多菲那段诗吗?她脱口而出:“你爱的是春天,我爱的是秋天……”她接了一句:“你向前走一步,我往后退一步……” 

  “我们一起来到热情的夏天……”我也接道。 

  心情聚会的现场在金杨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这天的聚会题为“关爱心灵让心情好飞扬”。会上朋友们畅开心扉谈着各自心情感受、经历,且彼此还帮助对方梳理情绪。小林当场就感动了,略带哽咽地说:这真是一次心心相扶的聚会,这种精神环境,太感染人了…… 

  她回广东后,我给她寄去了自己写的诗:“跨越时空、跨越山水/与你相逢在聚会现场中/相似的情趣,感应的心际/开始了一段心之旅/你既有青春火花闪闪,又有清澈的流水卷起波澜/你就是这样爱着缤纷的人世间/你的心迹缠绵了我那善感的诗心/我们有了共鸣、心际的相融/虽说我们在地平线一端,但却感受到了你我的相知和激励/我们不再耽于自怜/我们要新的生活和追寻/升腾起的希望,让我想起你的真率……” 

  她回我诗曰:欣闻心曲曲,南下有知音…… 

  母亲也被感动了

  2009年,我们正式恋爱了。当然,这段跨年龄跨地域的爱情,从一开始就遇到坎坷。她父母强烈反对。出人意料,我家人也强烈反对。年迈的母亲对我说:人家老夫少妻,男的是有钱有势,你有什么?人家好端端姑娘,凭什么会跟你?又凭什么会照顾你?姑娘冲动,你也冲动? 

  我母亲给小林写了信,劝她不要冲动,还提示对方:“跟着我儿子会蛮苦的……”姑娘收到信后,打电话过来,要与我母亲谈谈。电话那端,她平静地对我母亲说:你儿子这样的好人不应该单身,他应该比常人获得更多一份爱。至于苦,我都能承受。我不是一个虚荣心强的人,你儿子在我眼里根本没有残疾…… 

  一番肺腑之言,母亲也深受感动,但仍然难以接受。双方家庭依然在力阻,没有松动……在这段心牵的日子里,我们用心写就的书信特别多。现在的情侣已经很少写情书了,但我和她的情书,却跨越千山万水,在沪粤两地穿行。我们觉得,这种“古老”的书写形式,更能寄托我们的真情实意,飘落笺上的文字,最能走进人的心,最能珍存在彼此视线。 

  2010年元旦,我们跨越艰难,领了结婚证。没有婚礼,没有像样婚房,只是租借了一室民居。一切显得简简单单,我们开始经营起一个新家。 

  然而老天爷似乎故意要考验我们。婚后第三个月,我因意外摔跤致右腿骨折,本来拄拐的我走路很不方便,这下更无法行走,完全不能下地。刚做新娘的她,就开始照料起床上的我。 

  当时,我家人对我们婚姻还不理解,很少来看望我们,只能全靠我的这位年方25岁的妻子了。妻子为了让我得到更好的照料,辞去了在上海刚找到的一份会计职业。卧床3个多月间,她没离开我一步。我很心疼,对她说:像你这样年轻姑娘,在家是被父母捧着的,可现在……妻子反过来慰籍我:不必说这些。过去你帮过许多人,自己过得却很孤苦,现在我要照料好你。我要让生活中人们知道,好人会有好报的……我当场潸然泪下…… 

  正是妻子这份爱,使我又能重新拄拐走路了。我母亲也被深深感动了,自此有了态度上转变,常在家人面前夸奖我妻子。 

  贤内助代接电话

  2013年9月,妻生下一8斤重大胖儿子。从此,又一段共同艰苦奋斗的日子开始了。

  我们夫妻俩有了不成文的约定:妻子管理宝宝的一日三餐和夫妻用餐,我就担当起喂宝宝、洗宝宝衣服的任务。然而妻子担心我累,这些约定中的家事,总抢着去做。为让妻子少点辛苦,我也会乘她不注意,抢先洗衣服。可妻子为了不让我吃力,常把要洗的东西藏起来,等我入睡后再洗。这就更让我心疼,有次我竟大声对她说:你就让我做点事吧!她又深情看着我,我也凝视她,妻突然对我说:你瘦了。我也对妻说:你更瘦了。瞬间夫妻俩泪洒彼此肩膀,望了望对方,又喜极而泣…… 

  有了宝宝后,我们夫妻俩更忙了,但钟情于我们的热线没有改变。这份用心,妻子比我还认真。有天傍晚,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我在陪宝宝做游戏,妻子在厨房做菜。这时热线进来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起了电话。电话那头一位高二女孩带着哭声对我说:“老师,我很压抑……我考试成绩稍不太理想,我爸就打骂我,骂得我好自卑……我现在都不敢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了……”女孩断断续续说着。厨房内妻子听出了大概,忙走到我跟前轻声说:“这个时候,人家最需要找人倾诉,不要错过时候,跟她谈下去……我抱宝宝做菜。”

  妻子支持我热线,她自己也成了热线的接听者。有次一位在金茂大厦上班的白领王小姐打进热线,接听的恰是我妻子。对方起先不大出声,我妻子说:不要紧,有什么你慢慢说,我是刘老师妻子……这段轻松的开场白,让对方放下了顾虑,和妻子聊谈起职业方面的困惑来。妻子谈了一会儿,让我再和对方谈谈心。

  家庭聚会启人心

  我们的爱,因热线电话而相识,又因这条热线,又升华出了一份真爱。所以,尽管我们婚后生活艰难,但我们仍把办热线视为乐事和精神财富。我骨折时,有些朋友电话聊了不“过瘾”,想和我们见面谈心,妻子上心了,考虑到我因还需康复,就主动建议:把这些朋友请到我们租的这个小屋吧!我欣然答应。

  前不久,我又在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办了一次“我们共同心灵家园——心灵之友恳谈会”。会上我结合自己婚姻经历,向大家交流起幸福婚姻是什么。“我只要听妻子说‘你洗澡还是先吃饭,你洗澡的话,你内衣我已放卫生间了’,这样的话和举动,就会很有幸福感。同样,妻子只要看到我给她洗了衣服,就很感激。其实,在感恩的心情中,哪怕是最细小的事,都会觉得幸福。”

  我的感悟,让很多朋友很感动。一位离异朋友说:原来幸福婚姻,能这样轻松获得。要是早点知道你的婚姻经历,或许我的婚姻不会失败得这么惨……还有位单身男子对我说:我很渴望有个家,但看看社会上好多家庭夫妻离得离吵得吵,让我很害怕。现在,我发觉生活里有真爱,我也想去找找爱,真的想有个家……

  这次聚会,我们把宝宝也带到了现场。我们想让他通过这样的聚会,自幼就感知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过去,我也会和宝宝“谈心”:宝宝啊,你经常看到爸爸在跟人家打电话,是不是啊,那是因为呀,人家叔叔阿姨有点不大开心,爸爸呢就和他们谈谈心、说说话。你以后也要这样哦。我好希望你的心像你母亲那样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像你母亲那样如春天般妩媚……还真奇怪,每次和宝宝这样说话后,他会蹬起小腿,浮上笑容。聚会近结束时,我问宝宝:你想跟叔叔阿姨们说什么话?宝宝顿了一下,说:谢谢大家。这四个字,博得朋友一片喝彩,连说:你们的宝宝很懂事哦。

  爱,就是这样给我们这对老夫少妻创造了奇迹。虽然外人看来不般配,无论是容貌、年龄或者其他,但唯独有个东西,我们很相近,也般配,那就是精神。有了这样的爱,我想说,每个家庭,每对夫妻,都可以有幸福。一个家庭可以有艰难,但不会就此失去幸福;一个家庭可以有痛苦,但不可能就此与幸福绝缘,关键在于,你是否有真正幸福的意境。希望这份经历,能为更多的人,带来一些启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评论
   第A14版:专版/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我们这对老夫少妻
广告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B10我们这对老夫少妻 2015-06-21 2 2015年06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