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宣队中才华横溢又是叶浅予情人的女漫画家梁白波,一直为大家所关注。她在《抗战漫画》上发表了许多风格独特、从女画家视角表现抗日的漫画作品。例如《到军队的厨房里去》,表现爱国女士们到军队的厨房里,为抗战将士们配煮出美味可口的饭菜,使将士们吃得心情愉快,增强斗志。又如《有千万个人在等待你,披上这条光荣的头巾》,以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画面,描绘爱国的女士们,组成了一支医疗救护的娘子军,披上印有医疗红十字标志的头巾,整装待发,开赴抗战前线。再如《锄头给我,你拿枪去。机器给我,你拿枪去。》描绘爱国的农妇和女工,鼓励和支持丈夫拿起枪杆上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梁白波的漫画艺术表现手法,或以圆润柔和的白描笔法,或用黑白对比强烈的粗线和块面,构图则讲求饱满和装饰情趣,风格清新明快为特色。尤其是她的《站在日军面前的巨人——游击队》一画,成为当时的一幅名画。作品描绘了顶天立地,站在侵略者面前的游击队员,代表中华民族与日寇决一死战的那种气势。
漫画宣传分队的漫画活动
国民党政府军三战区政治部对漫宣队出色的抗日漫画宣传工作颇赞赏,要求漫宣队协助工作。于是,由张乐平为队长,组织了一个漫画宣传分队,成员有廖冰兄、陆志庠、麦非、叶冈,于1938年6月由武汉出发,坐船到九江,再转乘火车到南昌,然后搭汽车到安徽休宁三战区政治部所在地开展工作。此时,武汉的《抗战漫画》半月刊,因缺少人手编辑而休刊。漫宣队在休宁以布匹缝制成大幕布,绘制多幅大型抗日宣传画,在各个街区张挂宣传,鼓动效果甚佳。他们还绘制了一系列抗日宣传画(都绘在小幅白布上),在休宁、万安、屯溪、祁门、渔亭、岩寺等地巡回展览,对坚定抗日军民必胜信念甚有影响。为此,三战区政治部又表扬了漫宣队。1938年9月,张乐平率漫宣分队返回武汉。同年10月,武汉沦入日军之手。漫宣队随政治部三厅撤至长沙。此时,漫宣队减少了两位队员:胡考到《新华日报》去工作,张仃到延安去了。
漫画宣传队抵长沙后,立即投入绘制抗日壁画等抗日宣传工作。此时,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也在长沙。他在长沙的水风操场上,召集抗日漫画宣传队和抗日演剧队等抗日团体的成员讲话。周恩来表示,不管发生什么变化,真正的爱国者必须坚持抗战到底。国民党军队准备弃守长沙时,还受命执行所谓的“焦土抗战”而在长沙纵火将长沙城付之一炬,无数人民财产化为灰烬。与人民共命运的周恩来、郭沫若以及抗日漫宣队、演剧队等抗日团体,则坚持在长沙帮助人民群众从大火中抢救财物,直至大多数人撤离长沙之后,他们才撤出。此后,漫宣队前往广西桂林,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漫画宣传工作。
漫宣队到桂林后,在桂林中学等场所举办大型的抗日漫画展览会;又在桂林的广西学生军团里开办漫画研究班,同时也常对桂林的西南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漫画小组进行辅导,以此培养和扩大抗日漫画宣传力量。此时,在广东编《国家总动员画报》的特伟已转移到桂林。根据工作需要,抗日漫画宣传队又分成两个分队:由张乐平率领麦非、叶冈等为一队,去浙赣地区开展工作;由特伟率领黄茅、陆志庠、廖冰兄、宣文杰等为一队,留在桂林开展工作。
张乐平率领的漫宣队,首先前往江西上饶一带战区活动。除了举办街头流动抗日漫画展览,还经常挑灯夜战,刻写编辑出版油印的《漫画旬刊》;同时与驻在上饶国民党官方的《前线日报》合作,在该报编辑《星期漫画》副刊。这些漫画流动展览和漫画刊物及时反映了战区抗日军民的斗争事迹,揭露了日寇侵略暴行。然而,张乐平所率漫宣队遭到赣南专署国民党特务的监视,特务们常常突然闯入漫宣队所在的上饶汪家园内,搜查所谓“可疑之物”。特务们认为,政治部三厅是中共领导的,三厅派出的漫宣队理应被监视检查。后来甚至发生了强迫张乐平所率漫宣队成员加入国民党的闹剧,威胁说若不加入国民党就不准活动、不发经费云云,结果漫宣队只能以集体入党作应付。由此可见,国民党表面与共产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际上背地里一直用小动作破坏,乃至后来的大动作、阴谋发动围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
之后,张乐平率漫宣队赴浙江金华,又有章西厓入队。张乐平在从江西上饶到浙江金华途中,画了许多战地速写,因此抵金华后除举办抗日漫画展览外,还举办了“战地速写画展览”,其中《浙西战地》速写组画由15幅作品组成,生动地描绘了浙西地区抗日军民的生活;而另一组由12幅作品组成的《抗日英雄故事》速写画,则真实地表现了浙西地区12位抗日英雄人物全身肖像。这12位抗日英雄人物是:许金、方以贵、刘生云、奉剑秋、蔡得标、冯世雄、钱国梁、田春桃、萧忠明、唐义球、王栋国、阳谦即。每位英雄人物肖像一侧都附有说明文字,介绍这位英雄人物的出生籍贯和英雄事迹,甚是珍贵。这套《抗日英雄故事》速写组画,当时在《前线日报》上发表,在抗日军民中传颂一时。抗战胜利后,浙西地区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时,曾将这套组画从《前线日报》上复制下来放大,张挂于纪念活动的会场里,使纪念活动更具历史意义。
张乐平所率漫宣队在金华期间,还与在金华的文学界、学术界一些爱国的作家、学者合作,创刊了以抗日斗争为中心内容、图文并茂的综合性杂志《刀与笔》月刊(1939年12月1日创刊),编委有邵荃麟、聂绀弩、张乐平、万湜思等,共出4期。创刊号由章西厓设计富有装饰性的封面。张乐平在《刀与笔》上发表了不少战斗锋芒毕露的抗日漫画。例如《刀与笔》第2期刊载的《敌寇脸谱》组画,用讽刺妙笔,通过对42个日军脸谱的描绘和两个日寇军官全身像的刻画,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暴和愚蠢。而《日寇投降》一画,则记录了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抗战下,当时日军已有局部惨败举手投降的情景。又如《刀与笔》第3、4期连载的《王八别传》连环漫画,辛辣地揭露了丧失民族气节、出卖灵魂的汉奸的丑态。《王八别传》还被《前线日报》转载。《王八别传》发表后,有的读者阅后主动检举汉奸,而有的汉奸阅后悔悟,出来自首,可见张乐平抗日漫画的广泛影响力。随后,张乐平率漫宣队又从金华转至淳安、遂安、开化、华埠、常山、兰溪、龙泉和江西的玉山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特伟率领的漫宣队,与在桂林的版画家赖少其、刘建庵等合作,编辑出版《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等刊物;又为创刊于上海、转移来桂林的《救亡日报》(夏衍主编)编《救亡漫画》周刊,并为该刊提供抗日漫画作品。同时,他们还在广西各地举办抗日漫画流动展览,以及特地绘制举办的抗日防空常识宣传画展览。
(摘自《漫话海派漫画》 黄可著 文汇出版社201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