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名校招生政策研究专家
连续6年担任“名校招生咨询会”嘉宾
● 问:到底哪些学生比较适合参加“高校自招”?
建议同学和家长不要将各所高校的“自主招生”一概而论。从最新的自主招生政策来看,应该细分为2大类:
一类是“5%自主招生”,特点在于学校选择范围较广,很多知名高校都有,但是名额较少,门槛较高,建议学科特长较突出,或者竞赛经验较充足的同学提前准备。
另一类是“综合评价”,虽然只有交大、复旦2所高校,但是贵在招生名额充沛。2015年,两校公布的“综合评价”计划招生人数为1190人,占据了两校今年在沪招生总人数的90%以上。而且“60%高考成绩+30%面试成绩+10%学考成绩”的计分方式,对于很多各科成绩均衡的中上游学生都十分有利,是避开高考凭分数厮杀的最佳选择。
●问:高校怎样进行资格筛选?
从历年的审核情况来看,校方会非常看重高三开学后的一模考成绩。而高三第一学期末的二模考成绩,也会对学生的资格审核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学校还会参考考生提供上来的材料,包括他高中三年的表现,尤其通过自荐信了解他某一个方面的特长或者兴趣。最后再结合学校笔试或面试的成绩,按照一定计分综合衡量后进行选拔。
●问:高校面试到底考什么?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奇葩”面试题?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所有同学和家长,在面试过程中,并不存在所谓“奇葩”或者“奇怪”的面试问题。所有的提问都是基于教授对考生的了解,以及对考生所报考专业方向的需求进行的。
比如,在今年交大的面试现场,就有教授提问“请说一下你对宇宙的认识”。作为旁观者可能会觉得这个提问太泛、太高深,甚至存在“刁难”之嫌。但是作为考官,却表示真正促使他发问的原因在于考生的自荐信。考生在自荐信里说明“喜欢看刘慈欣的《三体》”(书中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等均有涉及)。如果这位考生是个“假书迷”,自然会无力招架,流传出来难免又成为一道“奇葩”面试题。
因此,“如何写好自荐信,让审核老师眼前一亮”和“如何写‘圆’自荐信,不让面试官问出一些‘奇葩题’”都需要各位同学和家长进行提前关注。
7月11日,现场会邀请到非常熟悉高校面试的专家老师,跟大家详细谈谈高校的资格筛选、面试技巧等热门问题,现场还将开设“模拟面试环节”,非常期待与大家见面。
关于“名校招生”的政策趋势及面试应对,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致电我们。专家老师将在咨询会上抽取部分热门问题,进行现场答疑。
垂询电话:021-5158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