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禁止有偿补课的关键何在?
赵志疆
  赵志疆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对有偿补课划出六条“红线”,并公布了统一监督举报电话。

  有网络媒体转载这则新闻时,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动真格了!教育部公布有偿补课统一监督举报电话》。这样的标题不可谓不准确,但又颇为耐人寻味——此番“动真格”了,是否意味着此前并未“动真格”?

  有偿补课由来已久,虽然禁令频出,但却似乎从未绝迹。就法律规定而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都明确禁止有偿补课。教育部为此也出台了不少相关规定,比如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其中划定的“师德红线”中,禁止有偿补课赫然在列。此番旧话重提,不仅意味着诸多法律规定并未落到实处,还意味着“师德红线”在实践中失之松垮。以此为背景,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能否“药到病除”,显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尽管教育部门禁止有偿补课的态度始终明确,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个“你情我愿”的自发市场。每次发布类似禁令,照例会引起大面积争议,不少中小学老师都表示反对和抵触。老师们的理由很简单,工资福利待遇迟迟得不到提高,业余时间“打临工”赚外快有何不可?

  以工资待遇为有偿补课辩解看似理由正当,但却经不起推敲——老师如果真的热衷于有偿补课,完全可以去市场化培训机构就职,一方面留恋公办学校的稳定,一方面向往市场化教学的高薪,这何尝不是一种试图赢者通吃的心理?课外补课使老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不免使更多老师向往,从而制造出一种金钱至上的风气。以此而论,提高教师待遇固然是禁止有偿补课的必要条件,但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际上,比教师待遇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家长为什么对有偿补课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应试教育模式使然。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中,优质师资注定是稀缺资源,即使不论教师因此面对着怎样巨大的利益诱惑,如果真的叫停有偿补课,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恐怕都难以接受。在有需求就有市场的经济规律面前,禁令本身无疑面对着巨大挑战,虽然公布了举报电话,但举报热线能否“热”得起来依然存疑。

  无论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还是从重塑师道尊严来说,禁止有偿补课都师出有名。不过,要想真正使禁令显示出威力,关键还在于配套措施的跟进——2015教师工资改革方案已经出炉,在保障教师工资稳步增长的同时,还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提高其职业操守,并逐步打破唯分数论的人才评估机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大购网专版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禁止有偿补课的关键何在?
萤火虫之殇
让高考舞弊者无处藏身
打车新世界
快递鳄鱼
自嘲中的矫情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禁止有偿补课的关键何在? 2015-07-08 2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