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会去看黑猫警长的呀。砰砰砰,到现在还记得。”市民王小姐得知童年最爱将搬上大银幕,欣喜不已。不过她读了昨天晚报的报道,表示不太喜欢“一则耳”的洋泾浜翻法,“‘独耳朵’不是很好么,又贴切又生动,而且上海话也很地道啊。”小王又说,“不过我很期待曹雷老师配的小猪妈妈,你们报道说她本地话标准,我倒要去听听看。”看来“出生”浦东本地的小猪妈妈已经有了粉丝和“啄木鸟”。
本地观众翘首以待,网友们也多投来祝福,但电影从业者们却有其他看法。不愿意透露名字的院线经理小丁表示:“上海话拷贝我们肯定会有,但应该不是上海放映的主力。《让子弹飞》当时也配了四川话版,最后发行阶段表现不算出众。当然,如果放得好,也是一个不错的增量,但靠沪语配音就想在8月初的国产电影厮杀中闯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
一直关心上海话发展现状的李伯伯告诉记者说,他看了晚报的报道,特地叫孙子从网上找出了《黑猫警长》的沪语配音预告片给他看,觉得“还蛮扎劲的”。但他同时指出,“但我记得,前段时间就有配过上海话的电视剧的,一开始也雷声很大,特别期待,但后来放着放着就没声音了。上海闲话要推广要在小朋友里流行,光靠一部动画片是不够的。”美影厂厂长钱建平回答李伯伯的疑问时说,沪语版配音成本不算太高,“跟普通话版支出差不多。其实,重要的不是花了多少钱,也可能很难靠我们一部电影就挽救一门方言。但我们做得很高兴,也很起劲,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毕竟这只猫是阿拉上海土生土长的嘛。”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