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重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寻求、开发和获得任何核武器。
■ 成功落实全面协议将使伊朗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相关规定下完全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伊朗的核计划也将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他签约国受到同样对待。
■ 伊朗将把离心机的数量削减三分之二,从约1.9万台减少至6104台。
■ 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将再持续5年。
■ 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可以在24天内进入伊朗境内被认为可疑的地点。
■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实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后,联合国、美国以及欧盟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
■ 如果伊朗方面违反协议,相关制裁将在65天内恢复。
■ 伊朗有权对国际核查人员的核查要求提出异议,由伊朗和六国人员组成的仲裁机构将做出裁定。
■ 伊朗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将重建,仅用于和平目的。
新华社今晨电 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14日正式宣布就解决伊核问题达成一致,从而为延续了12年的伊核问题谈判带来实质性突破。在这场持续两个多星期的马拉松式谈判中,有关方在关键要求和协议条款上相持不下,导致谈判进程不断上演“加时赛”。最后关头,各方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最终作出了妥协。
其中一个长期争执焦点是解除武器禁运问题。伊朗一直寻求全面解除针对伊朗的武器禁运;美国则希望长期保持对伊朗的武器禁运。作为折中方案,伊朗方面最终同意有关武器禁运不立即取消,但也不会持续到全面协议结束为止,上述制裁措施将继续保留5年到8年时间不等。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明确排除伊朗现有核项目存在制造核武器的可能,那么有关武器禁运的制裁可以提前解除。
第二个争执焦点是对伊朗敏感设施的国际核查。要求对伊朗军事设施实地核查是否存在可疑核活动,一直是美国等国在谈判中的关键要求;伊朗先前一直拒绝对伊朗敏感设施的检查及对核科学家的调查。在这份最新达成的协议中,国际核查人员可以在伊朗没有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核查伊朗敏感设施,包括军事基地。如果伊朗对有关核查要求提出异议,一个由伊朗和六国人员组成的仲裁机构将作出裁定。相比之前,伊朗在完全拒绝实地核查的立场上明显有所让步,而美方主张的核查也被加上了“可控”的限制。
一些西方消息人士还透露,作为协议的另一个突破,伊朗还接受了与某些条款有关的“回溯”机制。一旦伊朗方面被认定违反协议,部分被解除的制裁可以在65天后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