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各式各样的体育培训班井喷,但“李逵”“李鬼”总让人真假难辨。我们的相关管理部门,是不是也能考虑,给他们亮亮牌?
低价有陷阱,赚钱有花头,一些体育培训班“见利忘义”的现象,确实存在。何况还涉及到孩子的安全问题,更不可小视。不过,仅仅让家长和孩子们自己去筛选判断,恐怕还是不太容易。
所以,体育相关部门的监管不能缺失,而且最好能接地气、一看就懂,借鉴餐饮行业的“三张脸”标识,我看是个不错的办法。先制定准入标准以后,重点推荐的,送“笑脸”;相对一般的,给“平脸”;需要整改的,亮“哭脸”。如果“没脸”的,也就是没有官方授权,就得小心了。
当然,亮牌只是方式之一,还有更多的办法可想。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安全的夏天,我们责无旁贷。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