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不起眼、数十字的消息,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家颇有历史与声誉的电影厂,在即将迎来厂庆的时候,为重振雄风,决定翻拍旧片,目前已经定下四部……
说到翻拍,有一定年纪的人都会想起《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年青的一代》等的旧片翻拍,结果舆论哗然。因为李向阳早已不是原先的郭振清,孙道临的李连长无法让人取代,而程之的参谋长还是依旧让人怀念。事实上,一部百年中国电影史,翻拍本来就很少,而成功的就更少。这里其实有个前提,翻拍的对象往往是比较成功,甚至已经获得极大的赞誉,大概不会有人会去翻拍无足轻重、或者是曾经失败的作品。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是历史上已经留下足够的好名声,那么,要翻拍,总力图超越前者,那就有了极大的困难。电影是门综合性艺术,编导演摄录美化服道,还有音乐音响拟声,等等,这里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只有都下了工夫,才会有完整的成功。再说,电影还是一项大众的事业,它的口碑建立在普通观众中,试图抹去观众已有、甚至落脚生根的印象,而要以新的形象去取代,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当年的一些旧片翻拍,在电影院和观众心目中,似乎只是留下了让人嘲讽、揶揄的印象,而又进一步加深了对旧片美好的记忆和追求。
当然,纵观世界电影史,翻拍从未断绝,而且经常是隔那么三五年七八年,就会重来一次。例如,《金刚》《哥斯拉》《世界之战》《侏罗纪》等等,早已有了多种版本,而《爱丽丝漫游记》《灰姑娘》之类,也有多种版本。至于经典名著故事片《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等也有多种版本。而关于泰坦尼克号,更是版本多多。我以为,欧美电影业的旧片翻拍,多着眼于神话故事和传说,那种上天入地、时空穿越,正是电影的拿手好戏。着眼于文学经典,也是他们翻拍的重要对象。那是在文学史上被公认的经典,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严格地说,从《冰海沉船》等到《泰坦尼克号》,不是一般意义的翻拍,而是着眼于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再现。这些电影,虽然都是表现沉船,但具体内容和人物塑造,一直到美学风格和价值体系,具有完全不同的诠释和表现。
有一个统计数字:好莱坞从2003年-2012年间,翻拍旧片为122部,平均每年为12部。从表面上看,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庞大。但是,就在好莱坞,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大片,就有百部之多。如果包括其他美国电影,还有小成本电影,他们的说法是“不计其数”。那么,翻拍在其中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况且,这样的翻拍还比较成功,也有较高的票房。但是,即使如此,好莱坞发现翻拍旧片能够超过两亿美元票房的已经不多,所以从去年开始决定压缩翻拍。
我们的问题还在于,这家电影厂在筹备厂庆的时候,只见翻拍计划,而无新拍设想。翻拍的对象已经定下、如何拍摄也有具体安排,但对新片却是付之阙如。这就太让人寻味了。
的确,徐克翻拍《智取威虎山》被誉为“经典”重拍,而且有着令人羡慕的票房,于是,让电影人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开始“铆”上了翻拍经典。我在想,徐克毕竟是徐克,他可以大胆到在威虎山山洞里藏有一架飞机,然后让杨子荣和座山雕在飞机机翼上上天入地打斗到不可开交——有这样本事的人大概不会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