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具有教育示范意义的音乐会也充分展示着纽约的“熔炉”元素,其中两首曲目《狼之影》《纽约,城里城外》分别由两位年仅13岁的来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小作曲家廖书文和肯尼亚小作曲家哈瓦·萨胡所作。当晚,不同气息、但都充满想象的音符交相辉映,成了今夜音乐会中的一大亮点。
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 初一(5)班 黄琪雯:
那些莘莘学子们为何要不辞辛苦地站在这里如同路标一般为听众们指明方向?面对我的疑问,女生似是有些惊讶地耸了耸肩,回答得却更加简单:“来帮帮忙啊。”她的回答这样朴实,朴实得甚至令我一怔。当她的回答出口时,我的脑海中忽然掠过这样一幅景象:当来来往往的听众因为找不到入口处而焦头烂额时,这个即将迈入大学的女生微笑着上前给出方向,礼貌而又得体,那一刻人们望着这朵年轻的花儿,心中会不会有一股暖流涌过?
上海民办进才外国语中学 初一(6)班 叶宇辰:
一位引导观众扫二维码获得音乐会的节目单、帮助网上购票的观众取票的、年龄只有9岁的小志愿者被学生记者们问到有什么收获时,毫不犹豫地笑着对我们说:“我终于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意思!”每个小志愿者做完这一天的志愿者工作后都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 初一(2)班 刘嘉训:
就在大厅旁边,有一段长长的走道,据介绍,这里就是新建的音乐集市,有一位先生,和那几只厚厚的文件夹,还有一段似乎讲不完的故事,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文件夹里装的,是上海交响乐团从1950年到1979年全部演出的曲目表。与他交流了不到十句话,便能感受到音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那短短的几分钟里,他像是又回到了儿时学琴的时光;像是斑白的头发,又重现乌黑;像是脸上稀疏的皱纹,被抚平了一般,就连微笑,也有了几分孩童的天真。他介绍了这些“宝物”的来历,又讲述了他与音乐、上海交响乐团和生活的点滴美好,令我颇受触动。
上海市罗山中学 初一(1)班 陆欣:
负责售卖MISA纪念册的志愿者表示,志愿者活动可以让自己有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加自己社会实践的经验,令他们收获不小,“不仅仅是单单的‘功利性’收获吧,其实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增长了见识。”一些读初中的志愿者也说,在艺术的熏陶下,自己的艺术修养也能得到提升。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 初一(6)班 高昕琦:
MISA音乐节,厅内的演奏,为古典加料。厅外的音乐集市,又怎样为节日加料呢?音乐节,自然少不了音乐爱好者。现场有摊主收集了1941年以来所有音乐演出的节目单,也有一位热衷黑胶唱片和老式留声机的收藏家。音乐爱好者不妨去感受那渐行渐远的经典,去感受中外音乐的魅力。主棚内还有一大亮点,几个听障学生正进行作品展销,他们丧失听力,却拥有敏锐的色感。音乐节,不能用双耳感受,就发挥特长,用笔,去展示艺术的魅力。
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 预初(2)班 周也茉:
进入互动长廊,可以看见志愿者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站立得端端正正,有的还在练习站立姿势、手势和说话语气。“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我喜欢为他人服务,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嘛。”当一个新民晚报学生记者问其工作是否辛苦时,一个仅10岁的志愿者自豪地回答。
陈乐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