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迈
荆歌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荆歌

  在清迈呆了十多天,觉得时间很慢,其实也很快。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惊喜,但是,一天天绝对是过得特别舒服。

  这是一个和和气气的城市,每天的日子都很平静。在清迈,似乎并不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只要会几句简单的英语,就可以了。英语太好了其实也没用,因为一般泰国人的英语也就是那么几句。

  穿着也不用太讲究,因为似乎到这里来的人,都是来睡睡懒觉的,来做做“马杀鸡”的,来随便穿着拖鞋东走走西逛逛的。穿得正式就显得与此地格格不入了。经常可以看到,街上的人,不管是欧美人,还是日本人韩国人,或者是台湾人大陆人,都会穿上一件或者一身泰国的纯绵麻的衣裳。这样的衣裳在夜市上很多很便宜,质量却是很好的。

  在清迈吃是最好的。不光好吃,而且便宜。在夜市上吃海鲜,什么样高档的海鲜都有,也都吃得起。两个人吃一顿饭,五十元人民币,就可以酒足菜饱,而且还包括不错的海鲜。泰国菜酸酸甜甜的,吃了通气发汗,助消化,就特别不容易中暑啊水土不服啊什么的。像那个冬阴功汤,我几乎是百吃不厌的。

  鲜榨水果汁也是可以随便喝,货真价实。还有那个芒果饭。我一直以为,泰国的米就只是那种香米,煮成饭是干干的,硬硬的。没想到泰国的糯米会那么的柔软黏糯!配上醇香的芒果和白糖,真是好吃。

  当然如果想要在清迈常住,那就可以去报个班学泰语。很多外国人在那里上课学习。不仅可以学,同时也能因此而获得较长时效的签证。而在曼谷,则有许多语言学校专门教中文。学员基本都是泰国人。因为中国人到泰国太多了,所以会中文的泰国人有更多的工作和赚钱的机会。曼谷有一家老字号的古董店,经营到现在是第三代人了。他们夫妇都是地道的泰国人,但是都会讲中文。尤其是老板娘,说普通话肯定要比广东人福建人强。

  古代东南亚的金铜佛像,在清迈的古董店里经常可以遇见。柬埔寨的、清迈地区的,这些老旧的铜佛,大多并无鎏金。虽然在我们国内,佛像收藏似乎只有蒙藏的和汉传的,还有尼泊尔的,大家好像都对南传佛教的造像完全忽视。这是为什么呢?是觉得工艺不好,还是其他原因?而在我看来,有些铜佛像,铸造得非常美。我淘了几件回来,虽然长相是“外国人”,但是,神态气息却并不逊色。难道尼泊尔就不是外国吗?艺术是不分国界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日本古董,以前也为国人所不屑。现在呢?铁壶银壶,还有茶具,精品还不是贵到天上去了?

  清迈不同于其他旅游城市,它那一股子平和安祥的气息,就是让人能够在那里放松下来。就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感到亲切温暖。但是,它当然又不是家乡。久居之地,常常是什么都熟视无睹。清迈的古老街道,到处坐落着金碧辉煌的寺庙。它的异国风情,它的清凉的晚风,着实有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去清迈,不跟旅游团,而是自己懒懒散散地住下来,让时间愿停就停,随意遛达,我才明白为什么邓丽君会那么喜欢清迈。

  在清迈过悠闲的春节,我住的就是那个皇家湄滨酒店。邓丽君生前在那里有包房。并且她就是在这家酒店玉殒香消的。她每年有好几个月都住在这个酒店里。白天不出门,在房间里听歌看电影。夕阳西下的时候,就缓步出来去边上的小店买碟片,然后吃一碗可乐鸡面。她是个大歌星,但是在清迈,人们却并不认识她。她就是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在清迈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她去世之后,她的那个包房,就被酒店保留起来,作为一个纪念场所。当然一切都是低调的,没有挂什么牌子,也没有宣传广告。只是不再入住客人,里面的一切,都保留了原来的样子。我们进去参观,一个服务生向我们介绍说,邓丽君活着的时候,住在这里的时候,他就在这里工作。他经常看到邓丽君小姐出入,并为她整理打扫房间。一切都像原来的样子,整洁的,安安静静的。仿佛到了夜晚,邓丽君就会提着几张碟片回来,脚步轻轻地走到走廊尽头,掏出钥匙,打开房门。

  而底楼大堂一侧的咖啡厅,那个电视机里,则无限循环地轻声播放着邓丽君的歌唱DVD。喜欢邓丽君的人,就可以坐在那里,一边喝着咖啡,吃着西点,听着她的靡靡之音,看屏幕上她美丽而东方的温婉笑容。窗外则掩映着热带植物宽大的绿叶,以及各种奇花异草。这种略带一点儿伤感的美好,是在其他地方领受不到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0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1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3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4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5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6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7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8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29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0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1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B32版:先辈的战场特刊
   第C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C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C0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C04版:家装专版
   第C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C06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C07版:陆家嘴金融城/金市汇市
   第C08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10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12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1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1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16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1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台历
   第C1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9版:国家艺林杂志/新民展厅
   第C20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21版:夜光杯
   第C22版:夜光杯
   第C23版:阅读/连载
   第C24版:广告
钟情的守望
清迈
桌山与瓦山
书展记忆
何其横也
今宵灯谜
路口装个遮阳篷
常忆家乡挂面香
新民晚报夜光杯C22清迈 2015-08-15 2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